答案如下: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當然真正細緻鑑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1、聽聲音。這是銀元鑑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
聽聲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進行鑑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銀元挑出來,再行鑑別。
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數量(8至25枚左右)的銀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聽其碰撞發出的聲音,並結合圖案、花紋來鑑定。
2、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衝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髮絲、鬍鬚、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
3、稱重量。一般真銀元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
市場上發現的批次偽造銀元,主要採用銅鎳等合金鑄造而成,其特點各異:有的仿照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幣圖案,其顏色為白灰帶青色,無光澤,聲音尖短,類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徑比正常銀元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質量總在20克上下。
還有少數的是用銅、鉛、錫等金屬鑄造的假銀元,外表鍍銀,其特點為銅質鑄造的假銀元版圖粗糙,音尖短而量輕,磨掉表面銀色多呈現微黃,質量為21克左右;用錫、鋁鑄造的假銀元,則圖案模糊,質軟無彈力,聲音低沉。將銀色磨去,錫質的為青灰色;鋁質的為青黑色,質量均在20克左右。
4、由於銀幣在長期不斷地交換流通使用過程中,經過人手的撫摸、摩擦,其磨損的部分主要在錢體的突出部位表現出來,應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勻,無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裝、無磨損,錢體又無包漿的高檔銀幣可判定為假幣。
其它幾種鑑別方法:
1、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制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並伴有哨聲。
2、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發悶,陰沉而帶嗒音,用火烤熱,隨之變形,鉛即流出。
3、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4、砂版銀元:這種銀元是運用翻砂技術製造出來的,表面粗糙,影象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左右,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可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材質多為鉛、錫等近白色金屬,敲擊出來的聲音也比較尖亮。市場上見到的假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型別。
5、私制銀元:這種銀元是私人制造的,材質為銀,這種偽錢主要是從臺灣的錢幣市場上販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瓊版銀元,品種有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等,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總的來說,這種私制銀元也是舊銀元的一種。
6、改版銀元:這種銀元一般無法用肉眼鑑別,不論敲聲或測試銀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漿均是舊制,這種造假的方法很逼真,是把真銀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貼上上去,冒充高檔的珍稀品傳世銀元,牟取暴利。這種改版銀元唯一的辨別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鑑別,細看每個字型的跡縫,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跡。
答案如下: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當然真正細緻鑑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1、聽聲音。這是銀元鑑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
聽聲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進行鑑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銀元挑出來,再行鑑別。
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數量(8至25枚左右)的銀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聽其碰撞發出的聲音,並結合圖案、花紋來鑑定。
2、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衝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髮絲、鬍鬚、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
3、稱重量。一般真銀元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
市場上發現的批次偽造銀元,主要採用銅鎳等合金鑄造而成,其特點各異:有的仿照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幣圖案,其顏色為白灰帶青色,無光澤,聲音尖短,類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徑比正常銀元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質量總在20克上下。
還有少數的是用銅、鉛、錫等金屬鑄造的假銀元,外表鍍銀,其特點為銅質鑄造的假銀元版圖粗糙,音尖短而量輕,磨掉表面銀色多呈現微黃,質量為21克左右;用錫、鋁鑄造的假銀元,則圖案模糊,質軟無彈力,聲音低沉。將銀色磨去,錫質的為青灰色;鋁質的為青黑色,質量均在20克左右。
4、由於銀幣在長期不斷地交換流通使用過程中,經過人手的撫摸、摩擦,其磨損的部分主要在錢體的突出部位表現出來,應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勻,無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裝、無磨損,錢體又無包漿的高檔銀幣可判定為假幣。
其它幾種鑑別方法:
1、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制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並伴有哨聲。
2、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發悶,陰沉而帶嗒音,用火烤熱,隨之變形,鉛即流出。
3、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4、砂版銀元:這種銀元是運用翻砂技術製造出來的,表面粗糙,影象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左右,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可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材質多為鉛、錫等近白色金屬,敲擊出來的聲音也比較尖亮。市場上見到的假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型別。
5、私制銀元:這種銀元是私人制造的,材質為銀,這種偽錢主要是從臺灣的錢幣市場上販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瓊版銀元,品種有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等,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總的來說,這種私制銀元也是舊銀元的一種。
6、改版銀元:這種銀元一般無法用肉眼鑑別,不論敲聲或測試銀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漿均是舊制,這種造假的方法很逼真,是把真銀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貼上上去,冒充高檔的珍稀品傳世銀元,牟取暴利。這種改版銀元唯一的辨別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鑑別,細看每個字型的跡縫,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