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從古至今都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雖然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中亞的地位將不斷被削弱,但同樣會被後來者加強。而在古代,中亞的特殊位置,讓其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果你看下古代世界的文明分佈與國際交通線延伸路線,就知道中亞為何如此要緊。因為那裡就是各個地區的十字路口,也是古代大部分文明和技術成果進行交流的主幹道。哪怕是早期的海運,也無法脫離中亞的輻射影響。而中亞在古代,也不定期的向四周進行著交換與輸出。
同時,這意味著誰控制了中亞,誰就控制了掌握世界經濟與技術走勢的命脈。而一個在中亞地區誕生的超級強權,也可以利用這種優勢去影響四方的所有文明。因為從中亞向西,就是繁榮而多元的敘利亞和地中海世界。向南是富饒的印度次大陸。向北是同樣可以作為快速通道使用的歐亞大草原。向東又有對外交流渠道有限的東亞世界。
我們可以從第一個充分發揮中亞地理優勢的帝國--薩珊波斯來看這個現象。雖然薩珊家族發源于波斯灣以北的法爾斯山區,卻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推翻了帕提亞王朝,接著控制了整個伊朗高原與兩河流域。隨後,歷代君主東征西討,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中亞的絕大部分地區。
儘管河中和花剌子模這些地方的城市只是藩屬,阿富汗山區與北印度也附屬國體系,但並不影響薩珊人在後來用一系列的手段,建立自己的世界中心霸權。
一方面,波斯人和他們的盟友在陸地上掌握了絲綢之路的大部分通道,接見也就卡死了羅馬人從敘利亞進口東方產品和東方人進口西方產品的渠道。
另一方面,波斯人還開始嘗試進行海外經營,以武裝商團的形式,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張到阿拉伯半島南部和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這樣又將地中海地區的商人,從印度洋地區擠壓出去。
薩珊波斯利用自己的中亞地理優勢,也對周圍各地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輸出。從政治體制上來說,逐步走向集權帝國化的羅馬,就很明顯的學習了薩珊人波斯式宮廷制度。羅馬軍隊在後期發展出來的大量具裝鐵甲騎兵,本身也是受到薩珊影響的結果。
在南方的印度地區,尤其是北方的印度河流域,也是長期的伊朗文化區域。從釋迦摩尼的佛陀時代,到近代的莫臥兒帝國,波斯文化、軍事技術和語言,都是帝國統治的根基。除了希臘人佔優勢的希臘化時代外,幾乎沒有例外。就是後來的蒙古-突厥征服者,在建立政治框架和帝國結構時,都離不開波斯式的中亞影響。
在北方,遊牧系部落和自由城市,即便將自己的族群認同從波斯-伊朗式,轉化為突厥式,也依然需要使用波斯語作為自己的宮廷官方語。波斯式的宮廷集權制度,也是他們征服土地後,需要建立管理的目標和必經之路。他們本身有很多技術,包括新的馬匹獄中和武器製造,甚至農業和絲織業,都仰仗從波斯學習。
即便是在對外交流最不通暢的東亞,來自中亞的影響也顯而易見。比如最初的鐵器技術和騎兵技術,不是直接源自中亞傳播,就是從受到中亞影響的地方傳來。漢朝時勢力壯大的匈奴人,就喜歡從中亞吸納技術和人口。畢竟,他們自己的起源就有濃郁的中亞斯基泰文化影響。後來的突厥人甚至蒙古人,都逃脫不了這個定律。
哪怕是在海洋貿易已經非常發達的時代,大部分航線都無法完全迴避中亞的輻射影響。波斯灣→印度河口的航行自然如此。而那些從阿富汗山區南下,走印度河入海的商團就更是如此了。就連古代印度的笈多帝國,一度嘗試讓商人從印度河進入,在走恆河向東,也是在想辦法將商人們從海上來回陸地。
所以,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前,中亞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獨一無二的。一直到今天,海洋貿易佔據了世界上主要的大宗貨物流通領域。但任何在海洋方面不得勢的國家,都可能需要繼續從中亞完成國際流通。至於僵而不死的俄羅斯,也死死抓住中亞作為自己的戰略後花園。所以在未來的中亞,還會有很多好戲上演。
中亞從古至今都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雖然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中亞的地位將不斷被削弱,但同樣會被後來者加強。而在古代,中亞的特殊位置,讓其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果你看下古代世界的文明分佈與國際交通線延伸路線,就知道中亞為何如此要緊。因為那裡就是各個地區的十字路口,也是古代大部分文明和技術成果進行交流的主幹道。哪怕是早期的海運,也無法脫離中亞的輻射影響。而中亞在古代,也不定期的向四周進行著交換與輸出。
同時,這意味著誰控制了中亞,誰就控制了掌握世界經濟與技術走勢的命脈。而一個在中亞地區誕生的超級強權,也可以利用這種優勢去影響四方的所有文明。因為從中亞向西,就是繁榮而多元的敘利亞和地中海世界。向南是富饒的印度次大陸。向北是同樣可以作為快速通道使用的歐亞大草原。向東又有對外交流渠道有限的東亞世界。
我們可以從第一個充分發揮中亞地理優勢的帝國--薩珊波斯來看這個現象。雖然薩珊家族發源于波斯灣以北的法爾斯山區,卻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推翻了帕提亞王朝,接著控制了整個伊朗高原與兩河流域。隨後,歷代君主東征西討,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中亞的絕大部分地區。
儘管河中和花剌子模這些地方的城市只是藩屬,阿富汗山區與北印度也附屬國體系,但並不影響薩珊人在後來用一系列的手段,建立自己的世界中心霸權。
一方面,波斯人和他們的盟友在陸地上掌握了絲綢之路的大部分通道,接見也就卡死了羅馬人從敘利亞進口東方產品和東方人進口西方產品的渠道。
另一方面,波斯人還開始嘗試進行海外經營,以武裝商團的形式,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張到阿拉伯半島南部和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這樣又將地中海地區的商人,從印度洋地區擠壓出去。
薩珊波斯利用自己的中亞地理優勢,也對周圍各地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輸出。從政治體制上來說,逐步走向集權帝國化的羅馬,就很明顯的學習了薩珊人波斯式宮廷制度。羅馬軍隊在後期發展出來的大量具裝鐵甲騎兵,本身也是受到薩珊影響的結果。
在南方的印度地區,尤其是北方的印度河流域,也是長期的伊朗文化區域。從釋迦摩尼的佛陀時代,到近代的莫臥兒帝國,波斯文化、軍事技術和語言,都是帝國統治的根基。除了希臘人佔優勢的希臘化時代外,幾乎沒有例外。就是後來的蒙古-突厥征服者,在建立政治框架和帝國結構時,都離不開波斯式的中亞影響。
在北方,遊牧系部落和自由城市,即便將自己的族群認同從波斯-伊朗式,轉化為突厥式,也依然需要使用波斯語作為自己的宮廷官方語。波斯式的宮廷集權制度,也是他們征服土地後,需要建立管理的目標和必經之路。他們本身有很多技術,包括新的馬匹獄中和武器製造,甚至農業和絲織業,都仰仗從波斯學習。
即便是在對外交流最不通暢的東亞,來自中亞的影響也顯而易見。比如最初的鐵器技術和騎兵技術,不是直接源自中亞傳播,就是從受到中亞影響的地方傳來。漢朝時勢力壯大的匈奴人,就喜歡從中亞吸納技術和人口。畢竟,他們自己的起源就有濃郁的中亞斯基泰文化影響。後來的突厥人甚至蒙古人,都逃脫不了這個定律。
哪怕是在海洋貿易已經非常發達的時代,大部分航線都無法完全迴避中亞的輻射影響。波斯灣→印度河口的航行自然如此。而那些從阿富汗山區南下,走印度河入海的商團就更是如此了。就連古代印度的笈多帝國,一度嘗試讓商人從印度河進入,在走恆河向東,也是在想辦法將商人們從海上來回陸地。
所以,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前,中亞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獨一無二的。一直到今天,海洋貿易佔據了世界上主要的大宗貨物流通領域。但任何在海洋方面不得勢的國家,都可能需要繼續從中亞完成國際流通。至於僵而不死的俄羅斯,也死死抓住中亞作為自己的戰略後花園。所以在未來的中亞,還會有很多好戲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