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段崇瑞003

    一般意義上,在清代,旗人臣僚對皇帝自稱奴才,漢臣則稱臣。不過,在旗人看來,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並無卑賤低下之意,因為它帶有滿洲傳統屬主和奴僕之間的親近色彩,反映了一種政治隸屬關係。而在漢人眼裡,“奴才”是宦官和家奴的自稱,地位相當卑下,另在漢人文化裡,皇帝與臣僚之間僅是君臣關係,而沒有主奴關係,因此不稱“奴才”當然,實際上,也有漢臣為了向皇帝獻媚而自稱“奴才”的。另外,在清朝統治者眼裡,實際都將臣僚百姓視為僕從。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滿臣西寧、達翎阿與漢臣周元理,聯名上奏“搜捕蝗孽”一折,二滿臣皆自稱“奴才”,周元理自稱“臣”,按理說,這是符合規定的;但乾隆皇帝卻懷疑周元理稱“臣”是“不屑隨西寧同稱,有意立異”,是不服當奴才,因而特意降旨斥責;還有,慈禧有一句“名言”——“寧贈友邦,不予家奴”,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 2 # 南朝居士

    其實呢,“臣”這個字,本意就是男性奴隸,跟奴才同義。

    “臣”是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形,象一隻豎立的眼睛形。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於豎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從之意。

    三代以前,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里,部落是酋長(奴隸主)私家的,除了主人,其他人都是奴隸。

    而在奴隸主家裡,服務人員就是奴隸,化家為國後,酋長奴隸主成了君主,家奴就成了臣子。

    而滿清入關以前,本身就處於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階段,跟中原的三皇五帝同時期,比如努爾哈赤家就是一個部落酋長,是世襲的,部落裡的人,就是他們家的奴才,

    滿清統一天下後,那些家奴就成了國家的大臣,很多大臣為了顯示自己親近皇家,繼續稱奴才,而漢臣呢?死鴨子嘴硬,明明就是奴才,但是不承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人一開口,你就不想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