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雞華仔
-
2 # 瓜不落
你好,很榮幸幫你解答關於玉米分叉是否要掰掉問題,首先取決於玉米的品種,較好的品種長勢喜人,個頭一人多高,玉米杆粗壯,這種是建議保留兩個玉米棒的,如果玉米個頭較小,屬於特殊品種,不足一米2保留一個棒子就好,另外要勤加施肥,最好是使用農家肥,牲畜的糞便更利於玉米生長
-
3 # War3的執著
玉米分叉其實是就是玉米產生了分枝,由於玉米是頂端優勢現象比較強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形成的分枝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抑制,從而不會結玉米,即使結了也不會結粒或是很少粒,形成分枝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品種的問題,有實驗證明,在同一塊區域,溫溼度,光照等因素都是一樣的情況下,不同品種的玉米分叉的情況也不一樣,而且葉片較厚的品種比葉片較薄的品種發生的機率會高一點。長得高的比長得低的品種發生機率要小。
其實是水肥的問題,水肥過量就有可能出現玉米植株由於養分過多無法吸收,就會導致產生分叉。像氮肥,很多人覺得氮肥可以促進玉米增長,玉米棒又肥又大能夠提高產量,所以就儘量多施肥導致分叉。
第三是種植密度,其實也就是密度影響水肥的多寡。玉米雖然不能種植過密,會影響玉米地的通風與光照,但也不能種的太稀,這樣的話玉米地的養分就會過多,玉米吸收了過量的養分,就會在旁邊長出分叉,在種植密度過稀的情況下玉米發生分叉的情況會很高。
第四,樹的高矮,在種植過程中可能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玉米較正常情況矮很多,但其在吸收養分時卻是正常吸收,而植株又無法長大長高,就只能透過分叉來傳遞過多養分。
那麼到底要不要把分枝掰了呢?
1、由於玉米具有頂端優勢現象,大多數分枝,在玉米抽穗期需要大量養分時,分枝養分會流回主莖,不會影響多少產量,所以分枝不用掰。
2、如果是小面積的農戶種植的玉米田可儘快拔除,種植面積較大的種植戶如果需要僱工的,由於費用過高且減產並不明顯的話建議不用掰,但如果特別嚴重的話還是需要掰掉。
3、如果種植玉米主要是用來做青貯飼料用的,出現分叉就不必要掰掉。
如果要掰分析的話時間越早越好,以減少分枝對植株體內養分的損耗和對生長造成的影響,時間以晴天的上午9點至下午5點為宜,以便使拔除分枝以後形成的傷口能夠儘快癒合,減少病害蟲害的威脅。
-
4 # 一品花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掰玉米叉子的時候了,每年就為了掰還是不掰,很多農民一直處於糾結中,到底如何做,沒有一個準頭,農民是掰也不是,不掰也不是。我所在的村子,父老鄉親就為了這個爭得是面紅耳赤。那麼,到底掰不掰呢?
有關這個問題,其實早已經有定論,什麼定論呢?農業學家說,如果你種植時按照品種推薦的密度種植了,比如一畝地種植了3800株,出現了叉子是完全不用掰除的,因為,這些叉子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為主莖生長提供營養,再說了,這些出來的叉子到時候自然會枯萎,能夠結穗的沒有幾個,不用擔心掙養分。但是現實情況是什麼呢?在農村裡面,玉米種植密度遠遠大於推薦的密度,很多人片面認為,密度大,每株一穗,這樣產量高,所以每畝種植在4500-5000株左右,田間通風透氣採光效果都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分叉,不掰根本不行,需要提前掰掉,以利於通風。再說了,農村很多人家都有養牛羊的習慣,掰回去喂牛羊也是可以的。
我們這邊,無論是搞制種還是普通的玉米種植,雖然大家掰的時候都嚷嚷,但是,掰回去是一個比一個積極,實踐證明、掰除後對玉米絲毫沒有影響,並且玉米生長也好,產量也不錯。
回覆列表
說到種玉米,這是我們農村人家家戶戶都種的有,談到有些玉米分叉的時候,真的很建議你把它瓣掉好,讓主枝一條能有足夠的養分。分叉後的玉米沒瓣掉,會大大影響產量,由於養分不夠果實很小,出現很多沒有顆粒的,最好一直一個主枝保留一到二個玉米就可以,太多要去除掉要不然養分不夠變得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