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漂族”面臨心理空巢:每天操持家務,忍受孤獨】在北京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工作的郭宇,對於請不起保姆只能讓父母來京幫忙感到很無奈。“沒辦法,我和妻子每天都要上班,妻子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經常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接孩子、做飯、日常家務等,全都靠老人。” ​
3
回覆列表
  • 1 # 雲說養老

    但是隻要閒下來的空虛寂寞感,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對陌生城市的,沒有朋友,不能聊天的心理空虛感,確實非常難熬。子女白天要上班,孩子要上學,白天時間都是老人一人度過的,尤其是給子女孩子帶孩子的女性老年人,一般都是老頭子留在老家看家,女性老年人又是喜歡群居的人群,原來家鄉的鄉里鄉親和那些經常一起聊天的老夥計,必然會寂寞空虛冷。

    如果緩解這種空巢心理,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辦法:一是子女要加強跟父母的溝通,尤其是白天上班的時候,要主動打電話聯絡,中午的時候要及時和父母溝通聯絡,打電話慰問。二是儘量儘快讓父母熟悉小區的環境設施和鄰居,最好讓父母能夠在新的環境中交到朋友,加入所在社群的組織中去,經常參加社群活動,條條廣場舞什麼的,認識新的朋友。對於普通話不好帶,要提前讓老年人學會通暢的用普通話交流。三是有能力有條件的,最好是父母一起接過去居住,兩個老人相互支援,有話可說可聊,這樣就不會寂寞孤單冷了。四是老年人心理空巢還有對老家的莊稼啊,牲口什麼的擔心和掛念,在接走老人之前一定要把老家的事物安排好,囑咐好鄰居親戚照顧好家裡的莊稼和牲口等等這些瑣事,對於子女來說是小事,對於父母而言可能是大事。五是經濟支援一定要到位,自己不再家了,父母還有買菜做飯,自己還要零花什麼的,每天要給足生活費,至少要給100元左右吧,保證父母身上有錢,出門也方便。

  • 2 # 由你去想

    怎麼說呢,年輕人想發展,老人心裡想讓孩子呆在自己的身上,卻又想讓孩子飛的更高,過的更好!

    好多即使有條件買得起房子,但是也不願跟父母住一起吧,一句話,婆媳是咱中國千百年未解決的難題

  • 3 # 燕趙都市報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說的是年輕的時候外出闖蕩打拼,但是年老了終究要葉落歸根、迴歸故土。但是時移世易,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卻成了“年老離家不可回”,與傳統觀念大有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這樣的社會群體,現在有了一個專門的名字:老漂族——主要指的就是那些為了幫助兒女、照顧孫輩而不得不離開家鄉,進城跟隨子女生活的老年人群體。

    在很多人看來,跟隨子女進入城市,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還能享受到一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不是好事嗎?但這只是事情的一面,還有一面卻充滿了無奈、心酸與苦澀。很多“老漂族”從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鄉到了陌生的異鄉,好像一棵大樹被人連根拔起一樣,往往會遭遇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習慣差異等等問題,導致難以融入當地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孤獨、寂寞就構成了“老漂族”精神世界的主要內容,很多人甚至到了精神抑鬱的程度。

    即便面臨種種不如意,但是站在人倫親情的角度,老年人也無法做到“說走就走”,扔下兒女不管,畢竟子女要忙於工作和事業,如果自己甩手就走,孫輩們由誰來照顧?為此,很多老人都把進城幫子女帶孩子形容為被判了“有期徒刑”,只有等孩子上學了,自己也就“刑滿釋放”了。此刻的無奈之情,可見一斑。

    既然“老漂族”的出現是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那麼我們只能客觀面對,從各種角度和層面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消除他們的漂泊感,讓他們在幫助子女的同時,也能夠安享晚年。首先站在子女的角度,要讓老人體會到家庭“主人”的感覺,而不能把父母當成了照顧孩子、買菜做飯的保姆,當與父母在教育子女、生活習慣上出現差異的時候,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尊重他們的意見。與此同時,遇到比較長的假期,也要學會給父母“放假”,讓他們回到家鄉去紓解鄉愁,以解相思之苦。

    其次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要做好外地戶籍隨遷老人與遷入地城市社會福利、醫保報銷、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制度銜接。同時健全社群養老照護體系,以緩解隨遷老人可能面臨的生活難題。換句話說,就是要在政府的主導下,積極構建異地養老的社會支援體系,實現讓“老漂族”“心安即故鄉”,進而將“他鄉作故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山噴發的主要氣體是什麼?火山噴發的主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