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震軒主人
-
2 # 大成國學堂
既然問到,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有書法家之名的鄧廷楨的書法到底該如何評價。排除拍賣獲利的利益鏈所需,儘量客觀、公正,說書法圈裡該有的評斷方式。
“筆墨當隨時代”,這句話的確很精到,每個歷史階段出現的書法風氣直接影響到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們學書的方式、過程和結果。我們先來說那個時代里人們學書的潮流和評價標準。
清朝340年,其實是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遭受最嚴重摧殘、壓制和變異的340年。文人們在文字獄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絕大多數的藝術都被迫改頭換面為安全的、不會輕易被滿洲人找個藉口滅九族的表達方式。文人們再不敢輕易發牢騷說真話,更不敢在人際交流和學術表達上表現出哪怕一點點對統治秩序的不滿。所以文人的事,如果不是磕頭如搗蒜的效忠滿洲人,就剩下尋章摘句老鵰蟲和鑽故紙堆搞古董玩古文字了。
書法崇尚館閣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文人就該、只該、只能將書法應用於科舉和給皇上上奏摺(如果品級夠的話),所以圓潤工整一絲不苟就成了至高標準,如果可能,還要表現出作為臣子的忠誠和嚴謹方正。在這種要求下,顏體、柳體之外的任何選擇都有偏離臣子之道。所以我們觀看故宮文件裡浩如煙海的臣子奏摺,我們發現,除了顏柳,其他任何書體和風格都消失殆盡。只在晚清最後幾十年,才出現了不同的追求和表達慾望和膽量。
滿清最大的大臣曾國藩指導弟侄學習書法的各種信札詳細收錄在《曾國藩家書》裡,既是作為當朝著名書法家的自己的學書歷程的記錄,也是希望弟侄照此辦理的學書金科玉律。其實簡單總結就是:唐朝楷法要好,顏柳結字要穩。
這樣的時代裡,所有的書法家之名都值得重新審視。書法是一門藝術,傳承既久,風格流派和藝術抽象性在明朝就已經達到巔峰。而所有這些積累沉澱,在滿清340年幾乎被掃除殆盡。
有了前面的時代背景和當時書法風氣的簡單總結,說回鄧廷楨,話題變得簡單。
1、鄧廷楨的小篆相當不錯。鐵線、玉箸篆寫的工穩、秀麗,雖不是大家風範,線條缺乏變化和古意,但功夫的深厚是毫無疑問的。就此可以說,鄧廷楨是一位天賦一般但臨池深度超乎常人的書法家,展現了他深厚的金石趣味和古文字功夫。比至當下,大概實力在省級書法家與市級書法家之間。
2、鄧廷楨的行書程度尚欠,對於行草的節奏感和線條力量訓練基本闕如。毫無道理的牽絲和點畫平實無節奏變化,讓他的行草變成了快寫的楷書、帶牽絲的楷書。這樣的行草功夫拿到今天,比起江湖書法家們也不併沒有什麼優勝之處。
3、鄧廷楨的楷書滿滿的柳體功夫,一般而已。和那個時代的其他楷書家一樣,既沉迷於顏柳,又不滿足於拙壯和古法,憑空新增一些精巧的小細節而顯得媚態,線條卻變得呆板和規則化,結字勻稱的如同美術字,嚴重缺乏藝術創作精神。以上這些特點,在那個時代紅透半邊天的錢南園的作品裡體現的最為明確且以之為榮。
總的說來,鄧廷楨的字,放到今天,其總體水平不能超過二級市書協的平均水準。作品歷史價值大於書法藝術價值。
回覆列表
說到鄧廷楨楷書,那就必須要說他的傳世要做《文賦》,
此作寫於道光二年,全文1500字左右,觀之通篇字形秀美 用筆圓勁勻稱,結構嚴謹端正,每筆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有歐體的結字嚴謹之處又有趙體的灑脫奔放之意,有些字中又加入行書筆法,顯得活波自如不少。他的楷書應該算是難得一見的精品之作了,
同時 他猶精小篆,懂音韻 好詩詞,可謂才高八斗,他又是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與摯友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前後的唱和詞,堪稱大臣文學的扛鼎之作。
也正因為他有這技藝超群的魅力和剛正不阿的氣質,才能寫出這樣絕妙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