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動開關製造

    唐生取經也是同理的,唐生幼年學佛,十八歲左右成為高僧,為了弄懂得佛學,在中國拜訪名山古剎,沒有找到答案,才偷渡出境,時逢隋朝末年戰亂。機緣遇到邊關官員信佛得到出關盤纏,路途艱險出了邊關九死一生,穿沙漠爬雪山遇匪徒,到達那爛陀寺,學習佛法。回國翻譯佛經,當時唐朝道教為尊,因為老子是李姓,佛教是武則天后才火。沈大師跟唐生有異曲同工之處,歷史會記住這個為了理想而堅持主義的人,垃圾分類是人類生存的一道佛學。

  • 2 # 一缸白開水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試著說幾句:在表達我的看法之前首先要肯定的是這個人讀了不少書,說對國學有所見解我完全贊同。說別人之前先說讚揚的話,這個是慣例,否則一上來就表達不同看法會招致不明真相的群眾拍磚,致使想要表達的觀點發揮不出來。首先定義為大師,這個不同意,算不上大師,只能說博學強記,掌握了不少知識,但我認為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的,自己並沒有形成體系。偶爾有閃光的金句出來,但不代表他真的懂了國學的精髓。國學範圍寬泛,諸子百家,我們以儒家思想作為現世的普世價值。儒家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人生於世的價值在於愛人,也就是說世上有人因你的存在而受益,受益的人越多,人的價值就越大。沈先生淪落至此,我認為是精神問題,可能這些年流浪讀書並且隨著年紀的增長症狀越來越輕了,有轉好的跡象。我想他青少年時代是受過什麼刺激的,因為無人開解,性格又內向,躲在象牙塔裡自我療傷,找不到出路,憋成了偏執性格,那個時候我相信他沒讀這麼多書,如果讀了也就開悟了。這個偏執的性格是他走入了死衚衕,沒人引導,導致他走了極端。現在看他似乎通透了,明白了,但不代表他前十年就是明白人。也許這些書和知識是最近流浪之後才讀懂的。回到剛才的結論,他性格有問題,這個性格的形成是因為過於自負,自我評價系統和外界評價系統發生了嚴重的偏移,他的價值觀沒有得到外界認可,他又沒有能力重建系統和外界融合,所以他是偏執的,某種程度上有精神分裂傾向,是心理疾病,在沒人開化和引導的情況下變得嚴重。可以說是天才也是瘋子。之前他一定是內向的,他自己以為他是對的。但他沒明白儒家的思想是入世的,是要有所作為的,人活著不能只為自己,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活著其實是為了別人。人活著要有責任,對父母的責任,對子女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等等,我們講修齊治平四個字,修齊還沒做好,就不要談治平,想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環保和垃圾分類是個好事情,有理想也要一步步實施。他之所以能走極端,主要還是心胸和格局小了,不能容,儒家講包容中庸,憑這兩條他都不能算大師,他根本沒弄懂儒家在講什麼。他放下所有一切不顧自己的責任,以為追求所謂的價值,說起來高大上,其實是自私。一個人不愛父母,不愛家人,不承擔自己的家庭和基本社會責任,只顧自己所謂的理想,算得上是仁義嗎?我看是自私。現在看他說話思路清楚,只能代表現在想通了,不代表以前,但現在年紀大了,明白的太晚了點,如果年輕的時候是這樣,我覺得單位和家人朋友都不會認為他精神有問題。問題是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他有問題,所有人都錯了嗎?所以我的結論是:他走到這一步是他自身造成的,有果必有因。年輕的時候受過挫折,當時沒有讀很多書,自我價值體系不健全,自負又內向,不肯接受旁人指點,導致性格缺陷自閉,嚴重的時候有精神分裂傾向,走了極端。經過二十多年流浪,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讀書,終於於近些年得到開悟,醍醐灌頂,終於明白了。但代價也太大了,差不多用了一生。我並不讚賞他。更談不上什麼大師,根本就是一個糊塗蛋。這一輩子空有知識,卻沒對社會和家庭父母做一點奉獻,很悲哀,活到現在,沒有人因他的存在而受益,他到目前為止只愛他自己一人。不過現在看來他明白了很多東西,我希望他能夠用自己的學識造福社會,哪怕是做公益,他要提高格局,動員群眾帶動一群人做垃圾分類,不要消極避世,要積極入世,真想避世回去山裡耕田開荒青燈黃卷吧。現在重新開始也還不晚,才五十多一點,想要做事還能做十幾年,如果努力也算是對前半輩子的救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種青毛豆種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