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夏故壇

    “懷才不遇”是指有才能卻不被人賞識,有千里馬卻未得遇伯樂。“生不逢時”是指有才能卻不被當世所容,英雄無用武之地。懷才不遇多是人為因素或小環境造成的,而生不逢時是社會因素或大環境造成的。生不逢時的人一定是懷才不遇,而懷才不遇的人卻不一定是生不逢時,生逢其時卻懷才不遇的人大有人在。人生最理想的狀況就是既生而逢時,又懷才得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懷經天緯地之才,高臥隆中而待價而賈,最終得遇明主而施展抱負,是既生而逢時又懷才得遇的幸運兒。商周時期的姜太公也是這樣,生逢其時而又懷才得遇,故能充分施展抱負,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更多的還是生不逢時或懷才不遇者。

    歷史上最懷才不遇的人,我看莫過屈原者。屈原是楚國貴族,少年時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可謂懷才而生逢其時。他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卻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抑鬱不得志。眼見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悲憤難抑,痛不欲生,遂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歷史上有名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者還如商紂朝時的比干、箕子、微子等。

    如孔子,屬懷才而生不逢時者。孔子之志,在於復興王道,恢復周禮,無奈禮崩難收,樂壞音亂,天命不佑也。春秋後期,天命已變,奴隸制社會正在瓦解,新型的社會生產關係正在形成,孔子縱使蓋世天才,也難螳臂擋車,逆歷史潮流,故諸侯列國皆對孔子敬而遠之,周禮雖“鬱郁乎文哉”,卻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故以周禮為志的孔子生而不得其時也。不過,“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孔子雖仕途政治上不得志,卻磨練成了一位思想文化領域的巨人,尤其得《易》道後,更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文化聖人。

    如老子,其志在清靜無為,順其自然,懷才而不求遇,不存在懷才不遇的說法,其貴族的身份倒是可以說生逢其時,讓他可以心無旁篤地修道。老子求道而不求用,著《道德經》一書也是在“被逼”的情況下而不得不有所“立言”。駕青牛出關而不知所終,正是他心跡的表露。

    總之,懷才不遇和生不逢時皆為不得志的意思,但懷才不遇重在不遇,多是人為因素;生不逢時重在不時,乃為天命因素。天命無法改變,但人為因素則可以改變,人各有志,重在把握,其要無咎,德在中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男友因為他媽媽不斷髮生矛盾,該不該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