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方看看說說
-
2 # 明上孫山需努力
伊朗下一步怎麼走是事關伊朗現政權和國家命運的重要舉措,阿曼灣的日本油輪襲擊事件和伊拉克的美軍基地被襲擊,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炮彈攻擊以後,特朗普的美國政府公開要求伊朗對襲擊事件負責,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跡象。隨著這幾天駐伊拉克美軍的撤離,美軍對伊朗動武的跡象越來越明顯。6月18日,伊朗外長更是向全世界宣佈,伊朗會放棄部分的《伊核協議》,將伊朗濃縮鈾突破300公斤的上限。這就等於給了特朗普最終向伊朗宣戰的理由。
去年的五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的理由,就是伊朗未能完全地履行伊核協議的內容。隨後展開了對伊朗一系列的經濟系制裁,希望透過極限施壓打擊伊朗的經濟,迫使伊朗無條件的接受美國政府的無理要求。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調兵遣將,在伊朗周邊部署了大量的軍事打擊力量,最後不排除採取軍事打擊,實現伊朗政權更迭的目的。歷年來,美國政府軍事打擊他國之前,都會尋找,製造各種藉口,佔據輿論的道德高地,實施慘無人道的導彈,空中打擊,取得全面進攻他國的軍事優勢。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和戰爭威脅,伊朗的反應既在情理之中,又超出了他的能力之外。以伊朗的國家實力,這個時候祭出核威懾的恐嚇之言,只會加速美軍攻打伊朗的行動和決心。核武器不是三天兩頭就能製造的,伊朗幾十年來都沒有造出核武器,現在用核武器來威懾美軍就是一個國際笑話。伊朗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美國的經濟封鎖,低價拋售伊朗的石油,國際油價70美元一桶,伊朗完全可以把油價放到50美元一桶出售,吸引世界各石油進口國家爭相採購伊朗的石油,讓特朗普的禁油令成為一張廢紙。
為了應對美軍進攻,伊朗可以實現全民皆兵的策略,把所有的軍事力量收回國內,隨時準備打一場全民的游擊戰爭,把美軍拖入伊朗的全民戰爭當中,徹底消耗美軍的地面作戰部隊。現階段伊朗應該把所有的戰略武器雪藏起來,避過美軍的第一輪空中打擊,隨時給導彈,戰鬥機標註好美國航母艦隊戰鬥群,倆棲攻擊艦戰鬥群和美軍駐中東軍事基地的座標,只要美軍開打,第一時間集中300,500枚導彈,空中力量對美軍進行飽和式的打擊。
伊朗的軍事實力擺在那裡,不要指望能夠打敗美軍。只要伊朗下定決心,魚死網破全力打擊美軍的某個節點,無論是選擇攻擊美軍F35隱形戰鬥機,亦或是B52轟炸機的軍事基地還是打殘美國一支航母戰鬥群編隊,都是美軍無法承受的。雖然美軍最終能夠摧毀伊朗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打擊力量,只要能夠把美軍拖進伊朗進行地面戰爭,憑藉伊朗的地理優勢和人口眾多,戰爭的勝負殊難預料。一旦美軍傷亡慘重,撤軍就是美國的必然選擇。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伊朗人民。
-
3 # 手機使用者59869095957
一提需勁喊口號說大話心裡害怕,因為,任何一場大的戰爭都會導致政權的更迭變換!所以,伊朗的當權者是害怕戰爭的!而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是政教合一,且最不幸的就是本華人民,所以,在伊朗的老百姓是無所謂打仗的,他們不願看到自己國家受難,但他們也希望政府垮塌更迭!
回覆列表
伊朗的權衡:歷史上關不掉的霍爾木茲海峽
全球約35%的海上原油運輸流經此地,而波斯灣約90%的原油產出透過此地流向全球,每天至少有1700萬桶的原油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去往中國、印度、日本等地;
霍爾木茲是將波斯灣與阿拉伯海、阿曼海灣連結的重要海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伊朗與阿曼共享海峽的統治權;
其重要性也成為了伊朗的重要武器,在1980年代,兩伊戰爭時期,伊朗就曾威脅關閉海峽,在1990年代,伊朗也曾因與UAE就一些島嶼的歸屬權威脅封鎖霍爾木茲,而在2008年,伊朗也威脅,若美國再度襲擊伊朗,海峽將被徹底封鎖;
儘管存在多次封鎖警告或威脅,但伊朗從未付諸行動,一方面伊朗經濟依賴於經過海峽的油輪,另一方面封鎖海峽意味著與美國宣戰,這也是伊朗考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