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列傳第三十二的人物。
盛庸,不知何許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揮。建文初,以參將從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炳文,遂隸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敗於白溝河,走濟南。燕師隨至,景隆復南走。庸與參政鐵鉉悉力固守,燕師攻圍三月不克。庸、鉉乘夜出兵掩擊,燕眾大敗,解圍去。乘勝復德州。九月,論功封歷城侯,祿千石。尋命為平燕將軍,充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進鉉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時吳傑、平安守定州,庸駐德州,徐凱屯滄州,為犄角。是冬,燕兵襲滄州,破,擒凱。掠其輜重,進薄濟寧。庸引兵屯東昌以邀之,背城而陣。燕王帥兵直前薄庸軍左翼,不動。復衝中堅,庸開陣縱王入,圍之數重。燕將朱能帥番騎來救,王乘間突圍出。而燕軍為火器所傷甚眾,大將張玉死於陣。王獨以百騎殿,退至館陶。庸
檄吳傑、平安自真定遮燕歸路。正月,傑、平安戰深州不利,燕師始得歸。是役也,燕精銳喪失幾盡,庸軍聲大振,帝為享廟告捷。三月,燕兵復南出保定。庸營夾河。王將輕騎來覘,掠陣而過。庸遣千騎追之,為燕兵射卻。及戰,庸軍列盾以進。王令步卒先攻,騎兵乘間馳入。庸麾軍力戰,斬其將
譚淵。而朱能、張武等帥眾殊死鬥。王以勁騎貫陣與能合。庸部驍將莊得、皂旗張等俱戰死。是日,燕軍幾敗。明日復戰,燕軍東北,庸軍西南,自辰至未,互勝負。兩軍皆疲,將士各坐息。復起戰,忽東北風大起,飛塵蔽天。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庸大敗走還德州,自是氣沮。已而燕將李遠焚糧艘於沛縣,庸軍遂乏餉。靈璧戰敗,平安等被執。庸獨引軍而南,列戰艦淮南岸。燕將邱福等潛濟,出庸後。庸不能支,退為守江計。燕兵渡淮,由盱眙陷揚州。庸御戰於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陳瑄帥舟師降燕,燕兵遂渡江。庸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覆敗,軍益潰散。
成祖入京師,庸以餘眾降,即命守淮安。尋賜敕曰:“比以山東未定,命卿鎮守淮安。今鐵鉉就獲,諸郡悉平。朕念山東久困兵革,憊於轉輸。卿宜輯兵養民,以稱朕意。”永樂元年,致仕。無何,千戶王欽訐庸罪狀,立進欽指揮同知。於是都御史陳瑛劾庸怨望有異圖。庸自殺。
應該是列傳第三十二的人物。
盛庸,不知何許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揮。建文初,以參將從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炳文,遂隸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敗於白溝河,走濟南。燕師隨至,景隆復南走。庸與參政鐵鉉悉力固守,燕師攻圍三月不克。庸、鉉乘夜出兵掩擊,燕眾大敗,解圍去。乘勝復德州。九月,論功封歷城侯,祿千石。尋命為平燕將軍,充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進鉉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時吳傑、平安守定州,庸駐德州,徐凱屯滄州,為犄角。是冬,燕兵襲滄州,破,擒凱。掠其輜重,進薄濟寧。庸引兵屯東昌以邀之,背城而陣。燕王帥兵直前薄庸軍左翼,不動。復衝中堅,庸開陣縱王入,圍之數重。燕將朱能帥番騎來救,王乘間突圍出。而燕軍為火器所傷甚眾,大將張玉死於陣。王獨以百騎殿,退至館陶。庸
檄吳傑、平安自真定遮燕歸路。正月,傑、平安戰深州不利,燕師始得歸。是役也,燕精銳喪失幾盡,庸軍聲大振,帝為享廟告捷。三月,燕兵復南出保定。庸營夾河。王將輕騎來覘,掠陣而過。庸遣千騎追之,為燕兵射卻。及戰,庸軍列盾以進。王令步卒先攻,騎兵乘間馳入。庸麾軍力戰,斬其將
譚淵。而朱能、張武等帥眾殊死鬥。王以勁騎貫陣與能合。庸部驍將莊得、皂旗張等俱戰死。是日,燕軍幾敗。明日復戰,燕軍東北,庸軍西南,自辰至未,互勝負。兩軍皆疲,將士各坐息。復起戰,忽東北風大起,飛塵蔽天。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庸大敗走還德州,自是氣沮。已而燕將李遠焚糧艘於沛縣,庸軍遂乏餉。靈璧戰敗,平安等被執。庸獨引軍而南,列戰艦淮南岸。燕將邱福等潛濟,出庸後。庸不能支,退為守江計。燕兵渡淮,由盱眙陷揚州。庸御戰於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陳瑄帥舟師降燕,燕兵遂渡江。庸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覆敗,軍益潰散。
成祖入京師,庸以餘眾降,即命守淮安。尋賜敕曰:“比以山東未定,命卿鎮守淮安。今鐵鉉就獲,諸郡悉平。朕念山東久困兵革,憊於轉輸。卿宜輯兵養民,以稱朕意。”永樂元年,致仕。無何,千戶王欽訐庸罪狀,立進欽指揮同知。於是都御史陳瑛劾庸怨望有異圖。庸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