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柴覺
-
2 # 瀟灑芳子
謝謝邀請,我17歲到20歲左右,花季的年齡,性格開朗,大不咧咧,每天都開開心心,無憂無愁,真的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沒心沒肺,下班逛街,從來不看別人的眉高眼低,愛說、愛笑、愛唱歌。有時候就像一個男孩子,讀初中時,還打過我的一個同桌男生,同桌告到班主任那,班主任說我沒有一點大家閨秀的風範……。哈哈哈哈,令各位見笑了。
後來工作了兩年,慢慢見男孩子害羞了,特別是做繪圖工作那幾年,我性格大變,說話細聲溫柔,不再大聲嚷嚷,進門先看老師的臉色,老師不高興,我就什麼都不問,只做自己的工作,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變得淑女一點,只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也就從那時起,我變成了溫柔型的女人性格,也變成了玻璃心,總是怕工作出錯,總是怕繪圖沒做好,怕遲到,等等。總想把一切做的完美,但有時你越努力越付出,總是不盡人意……。
長期以往,慢慢改變了原來的性格,從大不咧咧,沒心沒肺,變成了玻璃心,怕傷這個,怕傷那個,多愁善感,不想因自己的過失而給別人帶來不愉快,唯獨沒有了自我,直到今天,性格就定型了。
有緣就是朋友。
-
3 # 向哲洪濤
性格的轉車跟年齡閱歷都有關係,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有一位好友以前活潑開朗,熱情大方,他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他培養成人,當他可以孝敬母親的時候,突然傳來噩耗,母親突發腦溢血不治身亡,從此性格大變,變得沉默寡言,鬱鬱寡歡,天天以酒消愁,誰要是提到母親他便會潸然淚下,誰開導也沒有用。天天嘴裡念念叨叨,說自己對不起生他養他的母親,工作上更是沒有什麼追求和目標。
有一位心理學導師,看到他的情況,決定不能在這麼頹廢下去,畢竟太年輕,便天天給他講名人名家勵志的故事,並且讓他閉目放鬆,放大海的浪濤或森林裡的的鳥鳴聲,經過半年左右的心裡調節,現在基本回復過來了。性格的轉變受自我心裡和環境的影響,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失敗,打擊。。。是很難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的。轉變更是一種自我內心的一種調節,沒事不要去想不開心的事,要全身心的放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想自己快樂幸福的事情,一開始可能做不到,這需要時間來改變。如果不進行心裡干預,有可能成為抑鬱症患者,所以自己想不開的的時候,一定要和朋友,同學,同事去傾訴,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一定要有極大的耐心。
還有一種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性格也有可能轉變,因為進過的多了,閱歷豐富了,可以把許多的人和事看的很透徹,年輕的衝動也基本喪失殆盡,此時更成熟穩重,生活早就把稜角給打磨的圓潤起來,做事更加的理性了。不會再因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遇事也大度灑脫起來,內心也從青澀變成了金黃。所以說年齡也是改變性格的一種重要因素。
回覆列表
我沒有過這種經歷,不過我身邊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很多年前,她是一個內向的女生,文靜、少語,後來出過次事故,頭部被撞了一下,出院後就變得話多了起來,每天除了睡覺不說話外,其它時間就說個不停,遇到領導開會的時候,要麼不提問她,要麼就事先告訴她:說重點,最多隻給你三分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