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堤鎖岸

    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簡稱。

    三觀對於一個人而言十分重要,它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看待事物、工作學習的思想基礎。

    通常講的三觀,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中國倡導的三觀即:無產階級思想認識的三觀。

    三觀既然存在階級性,那就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評判標準,站在不同角度、處於不同思想基礎、具有不同階級覺悟,對三觀認識是有差異的,有些還有原則、根本性、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差異。

    作為三觀,青年時期形成尤為重要,這是人們後天需要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具備、確立、養成正確的三觀,會影響和陪伴一個人的終身。

    需要強調的是,大眾化、普遍性、符合國家需要的三觀,才是人們需要的三觀。三觀正則思想明、觀點正、立場好;三觀誤則思想錯、觀點錯、立場錯。作為一名大學生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表明是一個有思想、善思考、求知識的上進青年,值得肯定。

  • 2 # 蔡上武

    這個題目很大,準則也有很多。我們就趕重點的說,就說說價值觀。你認為人世間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我認為人世間最有價值的是愛。我們的生命就是從愛開始的。一個人首先要愛父母,愛家人,愛兄弟姐妹。只有這樣才能愛朋友、愛社會、愛崗、愛國……很難想像一個對自己家人都不愛的人會去愛國?一個沒有愛的家庭裡的孩子會健康成長嗎?一個沒有愛心的企業家會受歡迎嗎?一個沒有愛的社會會長久嗎?所以說你的價值觀有千條萬條都不能少了這一條:那就是愛的價值觀!

  • 3 # 晴之黎明

    首先順應大眾的觀念正不正的問題,可以明確的說不絕對。因為人類歷史上集體犯錯誤的事情並不鮮見。

    但如果不想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膚淺,又要較真深究一下判斷標準為何的話,卻是一個非常深又難掌握的學問。

    這個問題超越二分法的簡單判斷,就是說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好壞對錯,所能夠完美評判的了的問題,因為任何好壞對錯都有前置條件,立場不同,結果就會不同。對A來說是對的,對B來說未必。所以這種簡單的二分,這種二元法有他不完善的地方,這個我們稍稍有些生活經驗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如果僅僅是理解到這一步,不再往前走的話,又容易陷入價值判斷的迷茫,似乎看什麼都不是絕對的了,那麼標準在哪裡?

    實際上我們執著於找個標準純粹是是為了簡化判斷程式,標準僅是個輔助判斷的工具或者標尺,它本身卻不代表什麼。我們的三觀是什麼?它是一種價值,價值=標準是不成立的,所以我們在人文領域用標準的框去套價值,往往用用就出問題。

    而客觀世界是種存在,沒有價值的問題的干擾,所以自然科學用標準就沒什麼問題。

    三觀本質是價值問題,那麼這判斷標準就是價值判斷標準。這比起客觀相對固定的自然界,可以想象,是多麼複雜而艱鉅的一件事情。

    中國古人在觀天地執行中,發展出了德性學說,來作為人生價值的指導。並從中觀察到了天地德性的善,而遵循此善就是遵循天地人生的大道,這就可以作為價值判斷的基礎的。

    比如天地執行不息,比如天地平等的生萬物,這些用德性表述就可以引申出自強不息,平等,博愛,仁等德性(當然還有很多)。而人遵循這些德性就合乎天道,就是善,就合乎價值,自然價值判斷也就有了依據。

    所以最上的價值判斷標準在中國稱為道,按照道去實行就稱為德。所以道德後來就成了價值判斷的代名詞。但是真懂道德內涵的卻不多。再卻後很多就變成了習俗,三觀等等這是更下一級的判斷。離道之善漸遠,所以總會存在一些不圓滿,反而造成一些善思考的人的迷惘。

    三觀等問題說起來就是價值判斷的問題,它所依據的價值是不是善才是判斷的標準。如果根基有問題,那判斷的結果就不見得就對了。

    所以三觀的判斷標準就是找到何為善。在這個領域我們華人是有捷徑的,只是需要我們用新眼光去審視我們古人的德性學說,便能找到其中路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bs塑膠上噴塗的橡膠油怎麼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