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瀚北斗星

    2003年,美英聯軍(包括少數澳洲等國的部隊)發起對薩達姆政權代號為“持久自由”的行動,打出了“閃電戰”的威風。聯軍僅僅付出幾百人傷亡的代價便殲滅了薩達姆20萬大軍。

    發生於同一時代(1994年)的俄車臣戰爭就與海灣戰爭大為不同,在俄軍攻佔格羅尼茲的戰鬥中,陸軍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代價。

    為何發生如此懸殊的差異呢?

    第一,美軍在戰前對薩達姆政權的分化,美英聯軍在巴格達沒有遭到頑強抵抗。 戰前美中央情報局便派大量特工進入巴格達,目的就是獲取情報和策反伊軍官。在中情局的重金利誘下,包括防守巴格達的共和國衛隊司令克里斯帝在內的諸多高階軍官變節,造成戰前伊軍在巴格達的指揮系統崩潰。

    第二,從軍事角度講,美軍在汲取索馬利亞軍事挫折的教訓後,普遍使用堅壁清野的推進方式,美軍在空中發現火力點後,完全用精確制導摧毀而不用去犧牲士兵的生命。

    第三,美軍在裝備上的碾壓也是美軍在無需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贏得戰爭的重要原因。

    反觀俄羅斯與車臣之戰:

    第一,雙方戰鬥力差別:格羅茲尼是一座軍事要塞,地上地下交通都四通八達,而且車臣武裝中除了普通的武裝分子,還有大量來自西方的退伍特種兵,俄羅斯稱其為僱傭兵,他們以狙擊作戰為主要作戰方式,幾乎三人一組,一名狙擊手,一名機槍手,還有一名火箭彈手,在複雜的巷戰中,這簡直是完美的組合,既能殺傷俄軍裝甲車,又能殺傷步兵,戰鬥力強悍。

    第二,蘇聯解體沒多久,俄軍裝備不足、士氣低落,再加上缺少訓練,進入城市後就迎來屠殺,81摩步團最後只活下來11人。

    第二次普京更改了方針,不再以大大規模進軍的方式,而是以特種兵小組的方式進攻,2000多名特種兵5人一組進入城市,以狙擊對狙擊,特種作戰對特種作戰的方式進攻,同時加大對城市的轟炸,先把一切夷為平地,並給予特種小組隨叫隨到的空中支援,在特種兵付出了1000多人傷亡的代價後,俄羅斯終於獲得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勝利。

  • 2 # 幸福一家157796142

    一句話俄軍相信拿命取得戰爭的勝利,美軍相信拿錢在、武器取得戰爭的勝利。對戰爭的理念不同,必然採取的方法不同。俄軍崇拜鐵血疆場,美軍崇拜不戰少犧牲而勝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狂戰有必要買機械腿麼?傷害能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