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盞山人

    建窯之衰落期

    元初,建窯仍燒造黑釉瓷,大畫家趙孟頫所繪《鬥茶圖》以及元宰相耶律楚材詩“建郡深夙吳地遠”皆可作為證明。清人蘭浦所著《景德鎮陶錄》雲:“建窯人元猶盛”,亦可證明。由此可推算,建窯的繁榮高峰期應該在北宋中晚期到元代初期。

    元代中後期,建窯雖有生產,但已大不如前,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元代茶風的改變。元代鬥茶之風已漸至衰落,此外,元代全葉茶片法取代了宋代飲用蒸研茶末法,茶盞以青白釉為主,茶盞開始向白盞過渡。飲茶風尚的改變,導致了建窯的衰落,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審美觀念的變化。宋瓷以質樸取勝而少繁褥裝飾,有典雅、平易、沉靜的風格。建盞的深邃幽玄、樸素深沉為宋人賞識,而元代則追求奢華,崇尚色彩豐富的茶器,因此青花、釉裡紅等逐漸代替了古樸凝重的建窯瓷器。

    三、外銷黑釉瓷的競爭。隨著茶風和植茶制瓷技術的外傳,建窯培養了自己的競爭者。例如日本人學成黑瓷技術後回國仿燒,製造出有本民族風格的瓷器瀨戶天目,影響到中國黑瓷的輸出,而眾多的仿建窯的吉州窯系的產品也蜂擁出洋,成為建窯的有力競爭者,使建窯逐漸失去其領軍地位。

    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於元代來到中國,寫下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遊記詳細描述了中國的地理風物、逸聞趣事,其中特別提到了福建的德化窯,但卻未見有對建窯的介紹。當時,馬可·波羅是經建州、福州、泉州而揚帆返回歐洲的,他的見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由此可見,建窯在元代中晚期的衰落是比較可信的。至明代時,建窯已經不再燒造黑釉瓷,並且徹底被德化窯的白釉瓷所取代。

    建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興盛衰落,建窯的興盛衰落,也折射出歷史的風雲激盪、浮沉變遷。一個時代雖遠去,但文化的精神仍澤被後世,令無數的後來者品味咀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使用Linux系統live CD修復Linux系統grub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