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認識中職生的特點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是比較難管的,很多教師在學生管理的問題上十分頭疼。中職學生往往綜合素質較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比較差,缺乏高遠的理想和追求,組織性和紀律性不強。他們十分好動,缺乏公共道德與社會責任感,是非觀念不強,打架、逃課上網、夜不歸宿的現象屢見不鮮。此外,他們做事情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現厭學情緒。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青春期的逆反現象成為他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發生矛盾時不能保持冷靜,動輒打架,嚴重的甚至釀成人員傷亡,造成嚴重後果。
上述種種情況都加大了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難度。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職盡責,但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但是職高生的難管,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外,和教師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不無關係。職高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時,首先需要扭轉“中職生是差生”的觀念偏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中職生雖然好動,缺乏自制力,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中職學生的潛能和普通學校的學生沒有什麼差別,教師應該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注意開發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所謂的“差生”就能發展得很好。
二、真誠關愛學生
所有的溝通必須融入對學生深深的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搭建良好師生關係的橋樑。中職學生不是三歲小兒,不是教師說一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便會感動得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他們會不斷地犯錯誤,需要持續的敦促和教育,這些都考驗著教師的耐心。富有個性的學生是否能心甘情願地接受教師的教導,師生情感的融洽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靈和人格,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只有具有真心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才能與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在與學生談心時,年長的教師要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以長者的角度給予關懷;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接近,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可以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要態度誠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學生終能體會到教師的赤誠之心。此外,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給學生以信心。教師的讚揚和賞識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生,充分開展“賞識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真誠並不是隨意宣洩情緒,教師要理性、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以免學生誤會或受到心靈的傷害。教師透過發自真心的關懷,讓學生慢慢認識到教師是在關注他們,幫助他們,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三、掌握科學的溝通方法
1.注意語言技巧
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犯了錯誤,會以種種藉口來加以掩飾和搪塞。有的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生大發雷霆,嚴厲訓斥。教師的疾言厲色往往會讓學生心中不服,生出逆反情緒,靦腆的學生則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因此,教師要善於婉轉地進行說教。和風細雨式的語言,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了身為教師應有的氣度和修養,又給學生留有餘地,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思和悔悟。如果教師說話不注意,甚至用奚落、諷刺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則會使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學生的精神受到了打擊,心靈受到了傷害。因此,教師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性,善用溫暖的語言來教導學生。
2.建立溝通的常態機制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情和習慣各異。教師往往比較注意那些表現活躍、成績較好的學生,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不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定期找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成長。此外,教師要做好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教師最好每學期都能和家長溝通兩到三次。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不但利於把握學生動向,預防學生品德和成績下滑,還有利於家長多多瞭解孩子的近況,從而使學校和家庭能夠相互配合,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一、明確認識中職生的特點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是比較難管的,很多教師在學生管理的問題上十分頭疼。中職學生往往綜合素質較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比較差,缺乏高遠的理想和追求,組織性和紀律性不強。他們十分好動,缺乏公共道德與社會責任感,是非觀念不強,打架、逃課上網、夜不歸宿的現象屢見不鮮。此外,他們做事情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現厭學情緒。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青春期的逆反現象成為他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發生矛盾時不能保持冷靜,動輒打架,嚴重的甚至釀成人員傷亡,造成嚴重後果。
上述種種情況都加大了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難度。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職盡責,但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但是職高生的難管,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外,和教師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不無關係。職高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時,首先需要扭轉“中職生是差生”的觀念偏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中職生雖然好動,缺乏自制力,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中職學生的潛能和普通學校的學生沒有什麼差別,教師應該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注意開發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所謂的“差生”就能發展得很好。
二、真誠關愛學生
所有的溝通必須融入對學生深深的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搭建良好師生關係的橋樑。中職學生不是三歲小兒,不是教師說一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便會感動得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他們會不斷地犯錯誤,需要持續的敦促和教育,這些都考驗著教師的耐心。富有個性的學生是否能心甘情願地接受教師的教導,師生情感的融洽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靈和人格,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只有具有真心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才能與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在與學生談心時,年長的教師要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以長者的角度給予關懷;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接近,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可以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要態度誠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學生終能體會到教師的赤誠之心。此外,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給學生以信心。教師的讚揚和賞識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生,充分開展“賞識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真誠並不是隨意宣洩情緒,教師要理性、恰如其分地表達情感,以免學生誤會或受到心靈的傷害。教師透過發自真心的關懷,讓學生慢慢認識到教師是在關注他們,幫助他們,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三、掌握科學的溝通方法
1.注意語言技巧
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犯了錯誤,會以種種藉口來加以掩飾和搪塞。有的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生大發雷霆,嚴厲訓斥。教師的疾言厲色往往會讓學生心中不服,生出逆反情緒,靦腆的學生則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因此,教師要善於婉轉地進行說教。和風細雨式的語言,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了身為教師應有的氣度和修養,又給學生留有餘地,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思和悔悟。如果教師說話不注意,甚至用奚落、諷刺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則會使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學生的精神受到了打擊,心靈受到了傷害。因此,教師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性,善用溫暖的語言來教導學生。
2.建立溝通的常態機制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情和習慣各異。教師往往比較注意那些表現活躍、成績較好的學生,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不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定期找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成長。此外,教師要做好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教師最好每學期都能和家長溝通兩到三次。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不但利於把握學生動向,預防學生品德和成績下滑,還有利於家長多多瞭解孩子的近況,從而使學校和家庭能夠相互配合,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