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說公司聚餐或者是公司開會等活動,我最後一個進場,總感覺別人在看我,從而導致一些行為不太自在,這是有心裡毛病嗎?
9
回覆列表
  • 1 # 梁草閣

    我認為,在公眾場合覺得大家都看著自己,並覺得緊張。這背後的心理機制,反映了自我與超我之間的緊張關係。

    一般來說,超我中的理想自我(比如,希望自己是一種好的形象:能說會道,談吐得體,聰明能幹,瀟灑自如。具體的形象因人而異,跟一個人幼時的經歷有關)對現實自我是不滿意的,畢竟,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理想自我的要求。因此,超我與自我,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衝突,表現為對自己的不滿意(那些經常會有很多自我批評,或者對他人或自己有很多不滿的人,往往意味著有一個強大而苛刻的超我)。

    在平時狀態下,這種衝突沒有被顯露出來,處於一種沉寂的狀態。在公眾場合中,超我中的理想自我被投射出去,觀眾成為了具有批判性的理想自我的化身(確實,在觀看的情景下,一些人往往會變得評判與挑剔),於是,這種衝突就活化了。個體能夠體驗到一種緊張的情緒,表現為不自在,行為拘束,身體僵硬等反應。

    如果現實自我的表現符合了理想自我的要求,那麼,緊張就減緩了,興奮與成就感出現了。相反,現實自我的表現沒有符合理想自我的要求,那麼,除了體驗到緊張之外,沮喪、自卑、內疚、低落等情緒會不斷地浮現出來,然後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慢慢地消退。

    這幾乎是大部分人都會有的體驗。那麼,怎樣緩解這種緊張情緒呢?

    首先,承認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作為社會人,必然受到理想自我的要求,並體驗到一種緊張。當緊張出現時,不妨認識和接納這些情緒,而不是繼續責備自己(這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自我功能)。

    其次,儘量去鍛鍊現實自我,培養各種能力,努力達到理想自我的要求。當現實自我具備了在公眾場合演說、表現的能力後,能得到超我的讚許,並體驗到興奮與成就。

    第三,不用過度認同理想自我的要求,不斷覺察理想自我的浮現(比如很多的自我批評的想法),認識到這是一些苛刻的要求,不用太當回事(培養出遠離這些想法的習慣)。

    第四,去認識理想自我形成的原因,比如,幼時父母過度苛刻的要求,過多的負面評價和比較等,這種認識會體驗到一些難過與哀傷的情緒,有助於緩解超我的嚴苛性,改善超我與自我的關係。

    這四點是原則性的東西,每一部分的改善都需要不斷地實踐與探索,從中不斷地增強你的自我功能,當自我功能完善之後,會形成這樣的心理狀態:

    此時,自我統攝了本我與超我,人不再是被本我控制的追求慾望而不顧現實或道德的人(被本我主導的人),也不再為活在自卑與內疚中鬱鬱寡歡的人(被超我主導的人),而是能夠在自我的控制下,合理的滿足慾望,調整與超我的關係,達到最大程度的心靈自由。

    改變的重要途徑便是增強自我。大部分心理流派的治療,雖然說法不一,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都是著力於增強自我(包括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提升自我能力,提升防禦能力等)。不斷地面對壓力,鍛鍊能力,覺察自己,超我與自我之間的張力緩解了,兩者出現了一種有彈性的良好關係。此時,在公眾場合,就像在朋友們面前一樣,更多的是自在與興奮,去合理地呈現與表達你自己。

  • 2 # 21點心理學

    人們傾向於相信有相當多的人關注他們的行為和外表,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這個名字起的頗為貼切,我們認為自己處於聚光燈下,所有的目光都會聚焦在我們身上,但事實上我們到底是什麼樣子,根本沒多少人在乎。

    根據實驗研究發現,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你的衣著打扮是否怪異,也許只是隨意間的朝你來的方向一撇就被當做是一種特殊關注,當被問及是否看到一個衣著怪異的人進來時,大多數人表示沒有看到。

    聚光燈效應也說明要克服自我中心的侷限性很難,人們喜歡把自己描述成思想獨特獨樹一幟的人,但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所思所想在過去現在未來大多數都在重複,換句話說,那些標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只是一種假想,可以說天下並無新鮮事。由此可見,獨創性是多麼的難得,這也是注重智慧財產權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是做裝修的,裝修找他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