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sir讀書

    我要說的讓人不理解的習俗,是女性割禮。

    兩年前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是講述女性割禮的影片《沙漠之花》。

    電影根據索馬利亞黑人名模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的,講述了華莉絲從索馬利亞沙漠中勇敢地走出來,直到成長為世界頂級名模的故事。

    這部電影,讓人看了內心無比沉重。

    女主角出生在荒涼的索馬利亞沙漠,三歲時,她被迫接受了慘無人道的女性割禮。12歲時,父親為得到五頭駱駝的彩禮,要把她嫁給一個六十歲的老頭兒!

    華莉絲為了抗爭命運而逃婚,她赤著腳,勇敢地穿越了百里沙漠,其間差點丟了性命。後來她輾轉到了倫敦,被好心人收留,當她在餐廳打工時,遇到著名攝影師唐納森,他獨具慧眼發現了華莉絲獨有的美麗,使她最終成為世界頂級名模!

    後來華莉絲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自傳,並且積極投身於婦女解放事業。

    華莉絲是幸運的,可還有那麼多的女性,在我們所不知的角落,仍在被迫接受割禮,這一讓人最不理解的習俗,真是令人悲哀!

    這裡介紹一下女性割禮。女性割禮是一種陋習,其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並且女性割禮確保女孩在結婚前仍是處女,即使婚後也會對丈夫忠貞。割禮始於古埃及法老時代,現在在非洲等地仍然存在。

    與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相比,埃及少女進行割禮盛行率,已經從96%減少至81%;但15至48歲的女性中,仍有91%都接受過生殖器切除手術,要切除部分或全部的外生殖器(陰蒂與大小陰唇),有一部分女性在實施割禮過程中,會因為失血或術後感染等而去世。

    在衣索比亞、厄利垂亞以及甘比亞等國,大多數女性都必須接受這項痛苦的手術。

    這種習俗,應當是說惡俗,在當今時代仍在上演著,這真的讓人不理解和痛心啊!

    什麼時候能杜絕這種陋習,不讓更多的女性遭此荼毒?華莉絲在行動,更多的人們,也應當在行動。(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請關注蘭闍讀書,專注為您分享知識和見聞。

  • 2 # 花眼看花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地的奇風異俗數不勝數,但究竟哪一件是“最讓人不解的”,可能言人言殊。我個人覺得,我們農村的殯葬習俗就頗讓人難解:本該哀痛的時刻,卻辦成了家族中的盛典。

    戲曲演出,音樂助興,擺筵迎賓,滿座高朋,幾乎具備了節日所應有的全部要素。熱烈的鞭炮聲,歡快的嗩吶聲,客來人往的揖讓,小孩子追逐的喧嚷笑鬧,讓人莫辨喪禮還是喜事吉日。

    農村自古有“喜喪”的說法。像牛一樣的農人,黃泥地裡流汗水,土坷垃裡討生活,辛苦勞作,平平淡淡地過了一輩子。既沒有可供後人歌泣的業績,也缺少讓街坊鄰居傳揚的故事,悄無聲息地來,又朝露春夢一樣地去。檢點這一生,大概只有活過了“古稀”之年而壽終正寢,才稱得上一件可炫耀的事情吧。或者是兒孫們在病榻前奉湯端藥,久而厭倦,厭惡,而今終於都得到了解脫?

    您看吧:平常各自忙碌的鄉民,終於可以坦然地放下農活和族人相聚。於是替孝子通知親戚,置辦酒席,延請執事,安排廚師,請吹鼓訂扎彩,租賃桌椅……這邊逝者靜靜地享受著永遠的安息,院子裡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晚間,忙完了一天的事務,守靈的族人終於可以偷閒娛樂。在這漫漫長夜,年輕人呼叫著鬥牌,年長者訴說陳年舊事。孩子們不必理會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大人指導下練習著“叩拜”的新功課……敘舊,談天,嬉戲,打鬧,開心的歡笑,有半真半假的爭執,氣氛熱烈而祥和。大家都在享受著因親人的謝世而換來的快樂。

    只有出殯的時候,披麻戴紗的孝子才終於要哭上一陣子了,而迤邐而行的送殯長龍里依舊笑聲不絕。

    薄養厚葬,喪事喜辦,有比這個更讓人難解的習俗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最適合勒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