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些日子,王菲高價門票引發熱議,有不少網友有過激言論,甚至導致天后閉演。個人來講,我很贊同王菲的做法,甚至我會贊同明星開定製演唱會的想法,即使票價過高,可是你能享受到跟別人不同的感官體驗,這確實是值得的。例如王菲,即使票價高,可依然會有粉絲為近距離接觸王菲而去買,因為她們覺得看idol花那麼多錢是值得的。而且,我也覺得,王菲是值得高價門票的。你們覺得呢?

4
回覆列表
  • 1 # 花間葉子

    不喜歡王菲,就算是我特別喜歡的,我也不會花一萬塊去買門票,一萬塊對於有錢人可能一個包,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好幾個月的生活費!

  • 2 # a也試著要說服自己

    王菲每次演唱會都說再不開了,害的粉絲們鼻涕泗橫流,過了幾年錢花光了,又開演唱會圈錢了,隨著網路的發展,歌星的演唱會會澄現在眾人面前,才發現她的演功太差,而且也不會在舞臺上說話,讓演唱會成了死水一般。加上音破了,讓她最終在年老時成了飯後笑柄,看看天王劉德華還有天后梅豔芳都是又唱又舞又說,那舞臺那場面那刺激的演唱會才叫演唱會,王菲的就是騙人的,給錢都不去

  • 3 # 白素素愛看電影

    是王菲的粉絲,當時沒買票。

    因為這只是天后的一次任性,也是天后的一次尋覓,任性的人們,彼此相認。

    做一場演唱會本來是費時費力的事情,主視覺設計、選曲、燈光效果、造型設計……不知道學過經濟學的朋友們有沒有聽過規模效應這個詞——一個產品只有在量產的時候才不算虧。若想做全國巡迴演唱會,其實控制好場次,好好宣傳(或者都不用宣傳,發發微博就好了吧),其實一定是穩賺大筆而不賠的。

    除了王菲本人的任性,我從大眾心理的角度來理解一下她這樣做的好處。對,好處。

    1、固化脫俗的人設。任何人剛出道的時候都是小毛丫頭,在王菲還是王靖雯的時候,不也是甜膩地唱著“容易受傷的女人麼?”後來王菲漸漸被捧上神壇(也有可能是因為同行襯托地好),她脫俗不羈、時不時地放飛自我也被粉絲們美化(這是中性詞),霸氣的語錄也被粉絲們津津樂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關曉彤最近說的“我就是瑪麗蘇本人”這句話是不是和當年王菲那句,“我現在的煩惱就是——太紅了”是一個意思。為什麼關要被不停的被Diss,而王的回答卻給人帶來酷酷的感覺。因為關的人設還不穩定,大家還消化不了這樣的金句。

    隨著這幾年的對市場的教育,大家已經形成了:“王菲無論做什麼都是那麼隨性、那個脫俗”的認認知,所以她任性地只開一場演唱會,任性地定價超過萬元。(其實這不算任性,這只是出於對成本的考慮)這件事並不能形成她的黑點,喜歡她的人會照樣喜歡,不喜歡她的人,雖然不說,卻也不敢小瞧了這個女人。

    2、營造稀缺感,給粉絲最大化的價值。

    王菲粉絲的畫像是什麼——大概是安妮寶貝那樣的。保持經濟上的獨立,也儘量“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可惜不是每一個人能寫點東西的人、內心有點堅持的人都能混成安妮寶貝那樣子,於是人們開始尋找偶像,讓偶像替自己過上想過的生活。

    王菲是這群人的偶像, 永遠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當幻樂一場的訊息傳來時,王菲的粉絲們遺憾之餘也許也會想——

  • 4 # 春風化雨憶流年

    各人有各人的各種追求目標和目地。同一種事情或東西,可能有人感覺上萬很值,有人卻感覺不值半分!因人而異吧。反正我是不會化上萬元去看任何人的演出!那怕我的錢再多或再少,我都不會的。

  • 5 # 楊三刀596

    這個也得分什麼立場來看。真正喜歡她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買一萬一張的票,不喜歡她的人即使免費也不瞧一眼。然後再從音樂賞析的角度,與她比肩的作品比比皆是,何必花那冤枉錢?有哪些錢不如買個CD音響在家聽聽古典音樂,陶冶情操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老了,老婆去跳廣場舞了,你說我該去幹點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