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樂享人生
-
2 # 大董說
最喜歡的曲種是崑曲,因為聽過的《牡丹亭》。在崑曲藝術到達鼎盛之時產生的《牡丹亭》已經成為中國文學和戲劇的不朽之作。作者湯顯祖是明代著名的劇作家,他的《牡丹亭》不僅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傑出代表。而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讓當今的觀眾為四百年前的夢境感動,劇中的至情超越了不同政見,不同人群,不同年齡以及不同時代。一代又一代華人,在感時傷春時,仍然喜歡輕嘆一聲:“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說的是戲中詞,道的卻是人間情。
崑曲《牡丹亭》,席慕容的詩作《緣起》“在千層萬層的蓮葉之間,當你一回眸,很多事情就從此決定了。在那樣一個,充滿了,花香的,午後......”若果緣分真是前世的註定,那麼,六百多年前崑曲與《牡丹亭》的纏綿悱惻,便定是那“紅塵最深處的重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而!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這是《牡丹亭》中清遠道人的題詞。
或許,正如湯顯祖所說,當已情深似海時,再回首竟不知早已是身百年,再尋不見初相見時的容貌。因為一切就好像是在冥冥之中已經安排好的,以至崑曲在如此自然的結合中,生生不息。這是一段生命的邀約!此時的杜麗娘也許正在慢慢醒悟,“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向來是古代優秀女子的代名詞,但到了杜麗娘這裡卻是一種新解。杜麗娘說“可知我常一生愛好是天然”,怎奈“天然去雕飾”如此遙不可及,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三生石上緣,非因夢幻”。情不知所起,已一往而深。《牡丹亭》裡杜麗娘的那句清麗的唱詞——“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醒醒楚楚無人怨”依然在耳邊迴盪,這是不論哪個時代,還是這個時代的人們的共同的期願。天地宇宙間,也只有那些能讓心靈共通的東西,即便只是輕描淡寫,卻總能讓人意猶未盡,為其動容。
回覆列表
我最喜歡的戲曲劇種當然是我們家鄉的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傳統戲劇。河北梆子是中國漢族地方戲曲之一,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是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是“山陝梆子”傳入河北之後經河北人民培育而形成的。河北梆子曾出現過三個流派,包括直隸老派、山陝派和直隸新派,這三個派別標誌著河北梆子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河北梆子主要流傳於北京、天津、河北廣大鄉鎮一帶,同時山東、河南、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等地也有流傳。 2018年11月,《河北梆子》入選河北省第五批省級非遺專案,專案傳承人為安秀花、張志遠。
河北梆子的音樂唱腔,高亢激越,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大慢板善於表現人物的抑鬱、愁煩、緬懷、沉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雲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二六板則哀怨纏綿、悽楚悱惻。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聽來能使人有熱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河北梆子》有300多部,有名的有《大登殿》、《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三打白骨精》、《鍾馗嫁妹》……有名的演員有銀達子、王玉磬、王伯華、裴豔玲……
記得小時候老家每年都趕廟會,唱7天大戲,我們有許多吃完晚飯帶著凳子給大人們佔座。那時有幸看過王玉磬、王伯華、裴豔玲的現場演出,那種感覺真是讓人振奮。
毛主席曾推薦過裴豔玲,毛主席向裴豔玲詳細地介紹了京昆,北昆兩個路子演《夜奔》的不同之處,最後說:“侯永奎先生演《夜奔》,從頭到尾一個人,載歌載舞,唱、做、念、舞,處處精彩,難度很大,要求也高……向侯先生學吧!學好以後,我再看你的《夜奔》。”毛主席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鑑賞力幫助了裴豔玲,為她指明瞭:從一個一般演出劇目登上更高藝術品位的正確途徑。劇院領導立即落實,派裴豔玲進京向侯永奎學《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