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病理科劉醫生
-
2 # 泌尿許醫生
住院患者檢查梅毒和年齡是沒有關係的,特別是手術的患者,一般是常規要做輸血前四項檢查的,包括梅毒,乙肝,丙肝,艾滋病。
為什麼現在醫院一般要常規檢查輸血前四項?
1 我們知道以上四種疾病是傳染性疾病,會透過血液、接觸等方式來傳播的。比如梅毒,可以透過粘膜皮損接觸,少數可以透過血液、衣物等方式來傳播。現在醫院對患有傳染性疾病患者所使用的器械是要進行專門消毒或單獨使用的,目的就是要保護其他患者,防止傳染性疾病在醫院內的傳播。
2 保護醫務人員:特別是外科手術醫生,在臨床中,醫生被針扎到手,患者的體液被賤到眼睛裡的情況是經常碰到的,如果是傳染性疾病患者,醫生在進行手術等操作時會特別注意防護,避免銳器刺傷面板,防止醫護人員感染病毒。
前面提到了梅毒,這裡簡單簡單介紹一下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P)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透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本病危害性極大,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或透過胎盤傳播。梅毒血清試驗是梅毒的主要檢查方法和確診的依據,分為以下兩大類:
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梅毒特異性抗體在梅毒的潛伏期即可產生(約感染後2周),檢測特異性抗體的方法很多,現在臨床實驗室常用的有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兩種。該試驗提示有無梅毒感染,梅毒感染後可長期甚至終身存在,不能作為現症感染的依據。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VDRL)等試驗。可做定量試驗,可判斷是否為現症病例,用於觀察治療效果,判斷是否復發和再感染。患者經過正規抗梅毒治療,需要隨訪2~3年,在治療後3~6個月,滴度有4倍以上的下降,說明治療有效;如果連續三次到四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則可以認為該患者的梅毒已臨床治癒;轉陰後又變為陽性,或持續下降過程中又有上升,表明有復發或再感染。
回覆列表
為什麼老年人進了醫院還必須查梅毒?
那反問一句為什麼老年人進了醫院不用查梅毒呢?如果覺得老年人進了醫院不用查梅毒,是不是就默認了老年人是絕對不會患梅毒的呢?
其實老年人也是梅毒的發病人群之一。我自己本人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接觸梅毒患者肯定是比其他職業的要多得多,而老年人發現梅毒的也絕對不是罕見或者少數情況,在臨床上還是算比較常見的,我在臨床工作中也遇到過很多例,都是無意中發現的陰性梅毒。
拿北京市房山區的一個流行病學統計報告來舉例(1)在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區共報告老年梅毒病例465例,報告的年發病率在48.87/10萬~72.43/10萬之間波動,年均發病率為62.10/10萬。
(2)60~69歲年齡組報告病例數最多,佔所有病例的50.32% (234/465),年齡別發病率以85歲及以上年齡組最高為171.58/10萬。
(3)老年男性梅毒報告病例年均發病率高於女性。
(4)職業分佈中職業以離退人員的病例數最多,佔比44.95% (209/465),然後依次是農民佔比35.48% (165/465)、家務及待業佔比14.84% (69/465),以上3種職業佔老年梅毒報告病例總數的95.27%(443/465)。
(5)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隱性梅毒為主。隱性梅毒簡單而言,就是自己沒有任何症狀,但檢查可以發現抽血梅毒螺旋體抗原陽性。
因此,老年人也會患梅毒的,但具體原因應該也是因人而異。不能夠單純地預設因為是老年人,所以不會患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