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白無敵6

    提高餐飲業勞動效率的方法如下:

    1、第一招:廚房人員結構重組,保高減中低

    廚房將後廚同事分為高、中、低三類,保留高階人員,主減中級,其次減低階。就拿炒鍋來說,假如1個炒鍋主管會配3個炒鍋師傅和5個打荷工(1個荷王加4個打荷),即1︰3︰5的比例。

    現在炒鍋主管不變,3個炒鍋師傅只保留1個,5個打荷減掉1個,保留4個,成為1︰1︰4的比例。

    為什麼這樣配比呢?因為高階人才培訓起來成本很高,也不容易,不能隨意減掉。中級人員工資也不低,保留太多會增加後廚成本。

    2、第二招:取消砧板、打荷

    中國傳統喜歡弄流程、搞制度,這就是把自己的問題弄複雜了。在香港,每個企業的老闆追求的是超高的人效,只分流程,不分崗位,每位大師傅從粗加工到最後成品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獨立完成。在這些大師傅的觀念中,也根本沒有崗位的概念,他們追求的也是8小時工作制中盡職盡責。充分利用工作時間,改變過去廚師來得早沒事做,中午才幹一點活兒,晚餐忙碌不過2小時,其餘時間混混沌沌也毫無價值。反而將所有時間轉換為有價值的時間,只有好好工作,才會好好生活,所以說,這種轉變,實際上已經不簡簡單單是一種工作方式的轉變了,早已成為一種人生態度的轉變和昇華。

    3、第三招:炒鍋兼併切配

    後廚是廚師的天下,尤其是大師傅,從客人點菜開始就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了,大師傅的廚藝是直接影響餐廳營業額的,但是在客人點菜之前,有大把的時間大師傅是沒有事情做的,打掃衛生也是保潔人員在做,切配、炒菜、打荷,這三個是一條線。

    有一家大酒樓在11:30以前,切配菜品的工作量比較大,如果大師傅跟切配的師傅一起切配菜,在11:30以前把分量備足,他們三個崗位之間就可以省下一個位置出來,到了炒菜的時候,大師傅炒菜,切配就轉化為打荷,而且大師傅也練習了基本功,這樣崗位就可以精簡,而且還快,工作效率高。

    4、第四招:洗碗工、摘菜工合併

    摘菜是餐前準備,在這段時間洗碗工是沒有事情做的,而開餐以後摘菜工又空閒了,其實他們兩個崗位可以互補,人員可以精簡,提高人效。所以在該酒樓很容易出現一個摘菜阿姨可以拿到高工資。

    5、第五招:給菜品結構變更

    有一個時尚快捷餐廳的廚房菜單隻有60多款菜品,其中技術含量不高且可以大批次製作的冷盤佔到了菜品總數的16%,烤菜佔到了菜品總數的50%,蒸菜佔到了20%,煲仔、炸、煮的菜品總共佔6%,需要炒的菜品只有3類共8款,只佔菜品總數的8%。

    廚師只需提前讓廚工們將菜品半成品準備好,顧客點菜後,只要將半成品進入蒸箱、烤箱、炸鍋就行,而廚師只需要烹飪幾道不宜提前預製且技術含量較高的菜品即可。

    6、第六招:菜品適當做減法

    比如有些連鎖餐廳的菜品,都是將製作菜餚的調料全部在中央廚房搭配好幷包裝。客人點菜時,只需要將調料和原料放入鍋內燒開、打芡即可。

    再比如“黑椒烤鮮蔬”,以前製作黑椒菜都是炒制而成的,現在改用烤的方法烹調,一個廚工就可以完全勝任。同時,廚房配備了高效的廚房裝置。

    7、第七招:迎賓多角色轉換

    迎賓和銷售、服務員之間很多東西互補,迎賓主要是迎送客人,在客人用餐的這段時間,迎賓是沒有事情可做的,但是這個時候是服務員最忙的時候,點菜、下單、催菜、結賬等等,這時迎賓就可以去幫助服務客人,或者跟客勤發放名片等,儘量讓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其實員工是很願意幹這些事情的,員工認為如果他能勝任這些工作,經過鍛鍊,自己的能力也在增強,自己的收入也在提高,他也很快樂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可以培養員工;第二是讓員工的效率提高,在結構上合併,讓很臃腫的大酒樓的組織結構,能夠精簡、運轉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存在性別歧視?性別歧視會消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