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算。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牌有多好。1356年,朱文正20歲,因在集慶之戰有功,被任命為正四品的樞密院同籤,相當於國防部的局級幹部。1361年,樞密院改大都督府,年僅25歲的朱文正一飛沖天,被朱元璋任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相當於總司令。而這五年間,朱文正並無顯赫功勞,一直在同籤的位置上沒有升遷。
為什麼朱元璋突然讓年輕而功勞又不大的侄子當總司令?
真相只有一個,就是朱元璋開始提防那些戰功赫赫的老兄弟了,這種情況下當然是讓自家人掌兵權最安心。但朱元璋又沒有能打仗的兄弟,所以就把侄子推出來,雖然還看不出有多大才幹,至少打過仗,而且很有大局觀。
沒錯,年輕的朱文正曾經很乖,當初朱元璋問他:“想當什麼官?”他說了政治上很正確的一句話:“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這也是朱元璋對他委以重任的重要原因。可以說,哪怕朱文正什麼也不做,只要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一樣可以畢生榮華富貴。
但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這個乖巧的侄子既有他意料不到的軍事才華,也有很嚴重的人格分裂。
前者不用贅述。朱文正在洪都之戰中,以二萬人抵擋陳友諒六十萬大軍(號稱,估計二十萬總會有的)85天之久,為朱元璋拯救戰略失誤贏取了大量的緩衝時間。可就在朱文正建立如此不世之功後不足一年,朱元璋便對其失去信任,將其一切官職爵位剝奪,直至不明而死。
落得如此下場,就是因為朱文正前後的人格分裂太大了,簡直判若兩人。
在就任大都督,並奉命坐鎮洪都(今江西南昌)獨當一面後,朱文正暴露出得志便猖狂的一面。
洪都之戰前,他猶如富貴人家的公子哥一樣,流連於煙花之所,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夜夜笙歌,縱情忘我,譜寫樂曲讓侍女們日夜演奏排練,而軍中之事全權交於手下一概不理。
洪都之戰後,他立下大功,更加恣意妄為,“奪人之妻,殺人之夫,滅人之子,害人之父,強取人財。”當遭受其迫害的百姓赴按察司告狀,他竟將告狀之人割舌,並處死其全家。
僅僅是害民亂法還不算什麼,誰都知道朱元璋特別護短。況且在那樣的動盪年代中,這種草菅人命之事雖然殘暴至極,但也不足以讓朱元璋在正當用人之際狠心將屠刀舉向自己勇猛善戰的侄兒。真正讓朱元璋懷疑的是朱文正謀逆事件。
張士誠乘朱、陳大戰之際,擴充了地盤,盡得江淮富庶之地,實力更為強大,是朱元璋的大敵,朱文正的行為,說輕是資敵,說重是通敵
朱元璋為在經濟上打擊張士誠,禁止自己統治區向其買鹽(鹽是張士誠最重要經濟支柱)。唯獨朱文正不當一回事,就派人手持批文出入長江無人敢攔截,直入張士誠鹽場買鹽。按察使李飲冰乘機向朱元璋密奏,“文正漸懼,謀叛降張士誠”。朱元璋擔心一直驕縱忘形的朱文正真有如此不軌之舉,便親自趕赴洪都將其捉拿歸京。
朱元璋還擔心別人陷害朱文正,特意親自審問,但朱文正既不老老實實服軟,也不為自己分辨,所應之言語竟然達到“神人亦所不容”地步,可見其囂張跋扈至極。朱元璋因侄子不分尊卑的言語行為而大發雷霆,盛怒之下,親手持鞭將其一頓毒打,“由是鞭而後故”,朱文正就這樣被其情緒失控的叔父痛打失手致死。 而後世史書為了掩蓋朱元璋將親侄子殺害的殘暴行為,先採用春秋筆法編造朱文正蓄意謀反,後又寫朱文正是被囚禁而死,這些只不過是為了將罪責全部推往朱文正身上從而為朱元璋洗脫。
縱觀朱文正前後言行,只能說朱元璋將其提拔得太快、太早,未經琢磨,致使其從原本一個懂事的孩子變成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這不僅僅是朱文正的悲哀,也是朱元璋的悲哀。
絕對算。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牌有多好。1356年,朱文正20歲,因在集慶之戰有功,被任命為正四品的樞密院同籤,相當於國防部的局級幹部。1361年,樞密院改大都督府,年僅25歲的朱文正一飛沖天,被朱元璋任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相當於總司令。而這五年間,朱文正並無顯赫功勞,一直在同籤的位置上沒有升遷。
為什麼朱元璋突然讓年輕而功勞又不大的侄子當總司令?
真相只有一個,就是朱元璋開始提防那些戰功赫赫的老兄弟了,這種情況下當然是讓自家人掌兵權最安心。但朱元璋又沒有能打仗的兄弟,所以就把侄子推出來,雖然還看不出有多大才幹,至少打過仗,而且很有大局觀。
沒錯,年輕的朱文正曾經很乖,當初朱元璋問他:“想當什麼官?”他說了政治上很正確的一句話:“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這也是朱元璋對他委以重任的重要原因。可以說,哪怕朱文正什麼也不做,只要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一樣可以畢生榮華富貴。
但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這個乖巧的侄子既有他意料不到的軍事才華,也有很嚴重的人格分裂。
前者不用贅述。朱文正在洪都之戰中,以二萬人抵擋陳友諒六十萬大軍(號稱,估計二十萬總會有的)85天之久,為朱元璋拯救戰略失誤贏取了大量的緩衝時間。可就在朱文正建立如此不世之功後不足一年,朱元璋便對其失去信任,將其一切官職爵位剝奪,直至不明而死。
落得如此下場,就是因為朱文正前後的人格分裂太大了,簡直判若兩人。
在就任大都督,並奉命坐鎮洪都(今江西南昌)獨當一面後,朱文正暴露出得志便猖狂的一面。
洪都之戰前,他猶如富貴人家的公子哥一樣,流連於煙花之所,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夜夜笙歌,縱情忘我,譜寫樂曲讓侍女們日夜演奏排練,而軍中之事全權交於手下一概不理。
洪都之戰後,他立下大功,更加恣意妄為,“奪人之妻,殺人之夫,滅人之子,害人之父,強取人財。”當遭受其迫害的百姓赴按察司告狀,他竟將告狀之人割舌,並處死其全家。
僅僅是害民亂法還不算什麼,誰都知道朱元璋特別護短。況且在那樣的動盪年代中,這種草菅人命之事雖然殘暴至極,但也不足以讓朱元璋在正當用人之際狠心將屠刀舉向自己勇猛善戰的侄兒。真正讓朱元璋懷疑的是朱文正謀逆事件。
張士誠乘朱、陳大戰之際,擴充了地盤,盡得江淮富庶之地,實力更為強大,是朱元璋的大敵,朱文正的行為,說輕是資敵,說重是通敵
朱元璋為在經濟上打擊張士誠,禁止自己統治區向其買鹽(鹽是張士誠最重要經濟支柱)。唯獨朱文正不當一回事,就派人手持批文出入長江無人敢攔截,直入張士誠鹽場買鹽。按察使李飲冰乘機向朱元璋密奏,“文正漸懼,謀叛降張士誠”。朱元璋擔心一直驕縱忘形的朱文正真有如此不軌之舉,便親自趕赴洪都將其捉拿歸京。
朱元璋還擔心別人陷害朱文正,特意親自審問,但朱文正既不老老實實服軟,也不為自己分辨,所應之言語竟然達到“神人亦所不容”地步,可見其囂張跋扈至極。朱元璋因侄子不分尊卑的言語行為而大發雷霆,盛怒之下,親手持鞭將其一頓毒打,“由是鞭而後故”,朱文正就這樣被其情緒失控的叔父痛打失手致死。 而後世史書為了掩蓋朱元璋將親侄子殺害的殘暴行為,先採用春秋筆法編造朱文正蓄意謀反,後又寫朱文正是被囚禁而死,這些只不過是為了將罪責全部推往朱文正身上從而為朱元璋洗脫。
縱觀朱文正前後言行,只能說朱元璋將其提拔得太快、太早,未經琢磨,致使其從原本一個懂事的孩子變成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這不僅僅是朱文正的悲哀,也是朱元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