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他愛好者empuu
-
2 # 曉明流行二胡
曾經有位歌手來到樂隊唱歌,需要樂隊伴奏,樂隊問她此歌要什麼調?她說要原調,
樂隊回答說我們這裡沒有原調,
她不懈的反問,
那你們有什麼調啊?樂隊回答說
,我們除了沒有
原調以外其它的調都有,
請問您要什麼調啊?大家評評理,這樂隊
多壞
。
-
3 # 夜未央140717279
看情況!一般樂隊鍵盤手對C調鍵盤熟悉,就用首調吧,把鍵盤移個調就行了。如果對各種調的指法熟悉那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如果對自己要求高,建議還是多熟悉各種調的指法,避免轉調的時候手速不夠快[酷拽]
-
4 # 老百姓136405527
如果是五線譜,用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都可以,哪個熟練就用哪個唄。不過用簡譜的都是首調唱名法。題主的說法不準確,不是“首調”或“固定調”,應該是“首調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不是固定調。
-
5 # 無際42
首調是鍵盤樂器手昇華後必須掌握的。固定調式彈法只是鍵盤老師教授初中級鋼琴的方法。如果到一定時間還是固定調式。這個老師就不合格。別看他在不在音樂學院。恐怕是濫竽充數。
-
6 # 無名琴童
我也說一下,一般用電子合成器和電子琴的用首調的多。我是從一個業餘的鍵盤手的角度來說理由是什麼?第一,方便各位歌手所唱的曲子的節奏預先編輯:做電子琴編曲的都知道,當你編輯一首曲子的節奏時,最開始必須要把移調調為0,就是C調,在把所有需要調整的引數都做好後,即可根據歌手當時狀況調到適當的調即可,非常有用。第二,方便演奏,特別是固定調的較複雜的和絃指法,不能像專業的演唱會那樣,有專業的譜表供鍵盤手參考,所以業餘的鍵盤手一般都是以簡單的一級,二級,三級……標註和絃,極大方便臨時伴奏。所以,確實像有的人說:專業伴奏用固定調的,業餘的伴奏用首定調。
-
7 # 梅二哥先生
直接給答案:基本都是首調唱名法,至少我遇到的鍵盤手都是如此。鍵盤手,吉他手,貝司手,我們都會用相同的譜子,也就是總譜。如圖。遇到複雜的調,也會使用鍵盤轉調功能,因此也有一大批“C調鍵盤手”。但也是屬於首調,這不廣指的是譜子,更是思維。流行音樂用固定調有很多不便,比如主唱今天嗓子不舒服,所有歌需要降調,或者今天有女聲要唱男生歌,用首調輕而易舉就完成了,而用固定調的,你就得傻了。
-
8 # 千枝萬葉74080886
這樣的兩個單純的詞語,根本就無法反映其要表達的問題的實質!
對比一下所謂的“固定調”與“採用固定(首)調唱名法記(識)譜”,除了“固定調”三個字相同之外,二者沒有其它的任何相同之處!
把二者混為一談,更是毫無道理!
出現如此不規範的表述,題主自然難辭其咎!
-
9 # 流淚的乞丐
鍵盤手用固定調或者首調都可以。不過有一些樂曲配器的樂譜是五線譜的用固定調,有的是功能簡譜譜一般用首調。固定調比較規範,而首調更靈活方便。說到首調和固定調,肯定繞不開五線譜和簡譜。那麼就說說五線譜和簡譜的區別,再來選擇你需要的用的是什麼演奏用譜方式。
簡譜是18世紀40年代法國著名哲學家盧梭(1712-1778年)在1743年以論文方式將Do、re、mi、fa、sol、la、Si 7個唱名配上了阿拉伯數字,並予以系統化,這就是簡譜的發明與創造。19世紀初,法國的謝韋(1804年一1864年),他的夫人與妻兄厄美·巴黎,還有加林(1786年-1821年),都相繼致力於簡譜的建立以及發展工作,人們稱他們的成就為“謝氏譜制”與“加、巴、謝氏譜制”。
簡譜發展情況所謂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係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那時西方人極注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績,才被即載入史冊。17世紀時瑞士人,名盧梭;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篇論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因當時他寫《懺悔錄》一書,反而名聲大增。人一出名,書也出名,《音樂新符號建議書》也被人重視了。18世紀中葉此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在1882年這種記譜法傳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關於字母簡譜,主要為美英等國所通用。其中如H.C.格洛弗首創,J.柯溫完成的可動唱名法。它以d、r、m、f、s、l、t,7個字母作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讀作ti外,其餘各音與數字簡譜的讀音一樣。有關半音的記法:遇升高時一律加e,降低時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標1,低八度在右下角標1。其時值及節拍則以縱線表示強拍,雙點表示弱拍;橫線表示延長,單點表示數音連結成一拍。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範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裡也是必修專案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簡譜的基礎要素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就數字簡譜來說,在數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點“˙”、“︰”符,點的多少可以理解為強度,越多越強,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現為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振動頻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註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原理表現為聲音的時值長短。
簡譜是誰發明的?
3、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較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現為振幅的大小。
4、音質: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上述四項構成了任一首樂曲的基礎元素。應該說簡譜基本可以將這些基礎性元素正確標註。
五線譜與簡譜的區別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係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簡譜是誰發明的
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1線、第2線、第3線、第4線、第5線和第1間、第2間、第3間、第4間。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1線、上加第1間;下加第1線、下加第1間等,各代表1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譜號有 3種:高音譜號,亦稱G譜號;低音譜號,亦稱F譜號;中音譜號,亦稱C譜號。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並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5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3種用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五線譜一般分類為:①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②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③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所以,鍵盤手採用什麼樂譜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
10 # 海豚mp3
如果是樂隊排練,碰巧遇到一個不熟悉的調,首選是用鍵盤的移調功能,能簡化就先簡化,別拖了樂隊的後腿,等閒下來了,自己還是把那個調性的熟悉好。也是強化自己啦。如果排練是鋼琴什麼的,建議熟悉下要排練的曲目,要麼就是直說談不了。因為硬著頭皮是彈不下來的啦。還是把常用的呼叫首調的方法練好比較方便。不然你就只能彈電子鍵盤了。鋼琴就不能勝任。
回覆列表
搞流行和搖滾的或者伴奏的樂隊的鍵盤吉他貝斯等樂器演奏的樂手一般都是首調,由鋼琴轉行做流行的鍵盤手習慣用固定唱名!交響樂,或其他民樂樂隊的樂手可能是固定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