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短房
-
2 # 人稱黎叔
日本確實有非要出口核汙染地區食品之嫌。其目的就是想盡快消除福島核洩漏造成的負面影響。但筆者認為,此招如果繼續,會適得其反。日本完全沒有必要這樣行事。
(安倍晉三首相品嚐福島縣知事送上門的當地產水果)
最新的動態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9年4月在東京會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時,提出讓香港解除對福島縣產食品實施的進口限制。 當然林特首並未應允,因為這個要求換了誰都沒法跟自己的絕大多數老百姓交待。
另外,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這幾年也是不遺餘力的在國外推銷福島產食品。在日本國內,他還每年都向日本首相府贈送福島的食品,包括最新在今年年初請安倍品嚐了產自福島柿子。
內堀雅雄上任後的2015年首次出訪,即在英國舉行了福島產酒類的品酒會,請英國議員品嚐,以期證明福島食品的安全性。他後來成功地向英國出口了19噸福島產大米。然後還去法國也搞了大米、牛肉和水果等食品的推銷。
(內堀雅雄[右二],也算是作秀吧,在吃福島產的桃子)
筆者之所以認為,日本不必死乞白賴地非讓別國解禁福島等核汙染地區產的食品,是因為核汙染這種負面形象是未來多少年、甚至是一輩子也都不會被人忘記的。
但科學地講,核汙染的範圍畢竟也是有限的,否則,2020的夏季奧運會怎麼會安排在東京舉行?赴日外國遊客又為何連年屢創新高?
所以,在已經有良好局面的前提下,日本人仍然非要別國解禁福島等核汙染地區產的食品,反倒是會讓人不斷地重複回想起當年核洩漏的可怕。福島縣,最好是不要再刻意生產什麼大米、牛肉和水果了。如果當地真的是農產品豐富,且檢測都合格,就全部賣給日本人,等他們都毫無疑慮地買回家天天吃了,過若干年後也毫無得病的症狀,就已經是最好的說明和營銷。同時,福島食品也就不存在必須出口的壓力了。
最近一次在今年2月份去日本時,在東京筆者還特意問過旅日華人朋友,對方說,日本人自己都不願意買福島產的食品,還出口到國外,又會有幾個人買呢?誰又都不傻。
-
3 # 13784626371
日本可以自己消化核災區食品,把非核災區的食品出口,但為什麼日本不這麼幹呢?用心極其惡毒,也只能是蔡小姐願意。
回覆列表
1、日本發生福島第一核洩漏事件至今已有8年多,但不論是核洩漏事故還是導致核洩漏事故的福島“3.11”大地震,災後重建和恢復都進行的很不理想,在國際間對日本形象、信譽的負面影響是前所未有的,日本急於透過一些操作進行危機公關,來挽回這些負面影響。
2、日本官方和部分民間輿論認為,福島事件最大的負面影響是國際間對日本核輻射的恐慌,要消除這一恐慌的最好辦法,就是證明核輻射的危害已經不足為慮,而要證明這一點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實現核汙染地區的食品出口。
3、此外,日本農民團體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選民團體,也是自民黨的傳統票倉,因為在日美農產品爭端中步步妥協退讓,和新舊兩班TPP中的讓步,農民團體對自民黨早已怨聲載道,如果不在核汙染地區食品出口方面顯示出“我在努力”,後果將更嚴重。
4、因此日本才會採取了各種在外界看來不可理解的方法,包括強行在日本舉辦的重要國際活動中強制提供核汙染地區食品作為大會指定食品,花錢請各國媒體人、大V來日本做所謂“體驗式訪問”,現身說法宣傳“核汙染地區食品已沒有問題”,甚至很大機率他們會把這一招用到東京奧運上。相對而言,政要親自當眾吃這一招倒是常見套路,無可厚非。
5、但從目前情況看這一招的效果很不理想,原因與其說是資料上的毋寧說是心理上的——你越是採用如此猴急的非常手段強調“沒問題”,越會給外界以“恐怕還是有問題”的強烈心理暗示。大多數日本農副產品的出口市場也是選舉社會,人家也要面對自己選民的責難,日本農副產品又不是鉀肥、稀土那種難尋替代的壟斷性產品,既然“不保險”,多數出口物件的選擇自然也只會是“不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