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在一部分人眼裡,那個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擁吻同性的老者就是將蘇聯推向毀滅深淵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他舉全國之力大搞軍備競賽、一意孤行出兵阿富汗,說不定紅色帝國也不至於土崩瓦解!▲勃列日涅夫發明的“兄弟之吻”在當時十分流行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問鼎蘇聯的權利巔峰,很大程度上是撿了黨爭的便宜!當年赫魯曉夫被架空下臺後,蘇聯的權利落袋主要還是徘徊在謝列平和蘇斯洛夫之間。

    蘇共為了避免出現權利爭鬥引發的內部危機,最後以折中的辦法選擇了勃列日涅夫。他上臺以後對赫魯曉夫留下的攤子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此也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歷史證明這只是曇花一現。▲年輕時期的勃列日涅夫(左一)

    最令人詫異的是,蘇聯如此龐大的一個聯盟國家卻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日子裡長期處於民生消費品短缺、糧食欠收的窘境,不得不花費高昂的價格從外部進口。當一個國家連糧食都無法保證自給自足的時候,何來發展願景?

    儘管本國的社會民生問題矛盾重重,但勃列日涅夫還是一如既往的延續了蘇聯的冷戰思維:輸掉底褲也要和美國一教高下!於是,蘇聯把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工業投資用於軍備競賽;大搞洲際導彈和衛星。▲勃列日涅夫出席活動

    也正是因為這種“填鴨式”的發展模式,蘇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終於在軍事力量上佔據了上風,但也繼而引發了美蘇之間更加惡性的軍備競爭。蘇聯也開始被拽入一場深不見底的漩渦。

    勃列日涅夫在對“外人(美國)”發狠的同時也開始從內部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在任內提出的“有限主權論”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蘇聯各個盟國進一步同床異夢!在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權論”看來:聯盟裡的所有國家不具備擁有完整主權的資格,一切權利都要集中於莫斯科。▲身處阿富汗作戰的蘇聯士兵

    另外,貿然入侵阿富汗也是勃列日涅夫執政生涯裡的一大敗筆:為了開闢一條從陸上直通印度洋的戰略通道,勃列日涅夫下令出兵阿富汗。但巨大的戰爭投入和長達十年的耗時並沒能使蘇聯接近印度洋哪怕一公里,最後還落了個狼狽撤離。

    所以,外界對於勃列日涅夫的負面評價是來自多方面的:不顧民生、軍事冒進、個人專政等等,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可能對於蘇聯人來說,勃列日涅夫最偉大的成就莫過於讓他們成為到目前為止,唯一感受過站在美華人頭上滋味的群體!

  • 2 # 愛轉角136

    勃列日涅夫是個軍官,當過國防部長,軍事才能有兩下子。但他發動政變架空赫魯曉夫後,登上了總統寶座。拼命三郎啊,發揮他的軍事才能對外搞擴張,延續百年俄羅斯軍事擴張的傳統,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掙地盤分割天下,要知道地球就那麼大,無主之地早就被分割完畢,再繼續打天下只能從別國那裡奪取了。中蘇關係緊張主要體現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居然對中國動起了歪腦袋,在東西方向均有衝突,東邊珍寶島中國勝利收貨不少,西邊就不行了,被蘇聯入侵打死打傷很多戰士,當時沒來的急回擊,後來就剋制住了。突襲造成的。中美聯合後又積極自衛,蘇聯只能放棄了,撿不到便宜。最後撿了個阿富汗這個很軟的柿子,沒怎麼打就佔領了十年,但是管理很亂接著就是陷入泥潭損失不斷,在亡國的邊緣宣佈狼狽撤軍。一個武夫有野心的,終於用手裡的權利狠狠的對外擴張了十年餘,但是經濟完蛋了缺乏智慧不會搞經濟。後期的蘇聯怎麼就熱衷侵略變了味了呢?冷戰思維搗鬼,分割天下的野心,還企圖把中國拿下作為自己的實力範圍對抗美國。這種膨脹的軍事野心和落後的不起色的經濟發展形成反差,加速的蘇聯亡國的危機,還苦了那代蘇聯人民。一個武夫沒啥成就就搞起了個人崇拜,腐敗獨裁一樣也不拉。反正華人評價他就是不好。不尊重兄弟國家,還企圖收編中國為自己所用,這道理不是你那麼講地。所以歷史對此人的評價可以參考歷史政治。不受中國認可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歷史上的英國王室“醜聞”不斷,王室成員素質低於普通民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