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珍一瞥
-
2 # 墨染印畫
攝影應該“先對焦後構圖”還是“先構圖後對焦”?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好到經常有人爭論,而且各說各有理。
最近,有朋友問:到底是應該先構圖還是先對焦呢?
什麼是餘弦誤差?
藍色線條是第一次對焦的合焦情況,橙色線條是移動機位之後的變化如果這個圖沒有看懂的話,那麼看下面一個更易懂的簡圖。
簡易圖上面這兩張圖其實就簡單明瞭地說明了什麼是餘弦誤差:有時對焦到人眼上,然後稍微以改變構圖,焦平面就會有所改變。所以這也是什麼有時候你在拍妹子的時候先對焦再構圖的話,你認為的焦點會是“虛”的原因(可能有人會提到對焦鎖定,對焦模式要選擇單次自動對焦,如果選擇智慧對焦或連續對焦,就不存在鎖定對焦了)。
單次自動對焦那麼,回到正題,應該是先構圖還是先對焦呢?
理論上來講,正確的拍攝流程是先構圖,構圖完成意味著畫面鎖定住了,你最終呈現的就是這個取景範圍。然後再有變化的無非就是照片明暗——曝光,以及最重要的哪清晰哪模糊——虛實。而對焦恰恰決定了後者。這時候你對焦,做的就是達到自己需要的虛實結果。
但是我們實際拍攝中卻會發現這一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
慢...
拍攝重點偏離構圖畫面中心拍攝重點偏離構圖畫面中心那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如果是先構圖,再慢吞吞的去調整焦點的位置,那很可能就會錯過最佳拍攝時機,尤其是拍攝動態或者新聞紀實類的題材。
慢,是第一個問題。其次,很多型號的相機都不具備“點測聯動”的功能,只有中心點才可以測光。很多時候為了測光資料的準確性,不得不先對焦,然後才開始構圖。
所以,綜合以上問題,先對焦後構圖的拍攝方式也就應運而生了。
餘弦誤差怎麼辦?
只有在景深很淺的時候餘弦誤差的作用才會被放的越大。如果畫面的景深很深,那麼不會受到“餘弦誤差”的影響。因為大景深的時候清晰範圍很大的,即便你機位位移產生了誤差,也依然是在景深範圍之內,所以就沒影響了。
“打鳥”就是很好的先對焦後構圖的例子另外,對於拍紀實、運動、新聞類、鳥類題材的,拍這類題材的首要目標是把畫面拍下來,那還有時間慢慢構圖,調整對焦等等。舉個例子,你是一個拍社會新聞的,構圖之後再對焦,你可能需要調節對焦點,對焦點調節完,人位置不在了,再調。也許出片率很低。而你先對焦後構圖,你完全不需要有調節對焦點這一步,時間大大被節省了。
那麼,關於到底是先構圖後對焦還是先對焦後構圖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已經得出結論了:如果你的景深範圍足夠,即便產生餘弦誤差也能保證原本對焦位置清晰的話,放開了去用“先對焦後構圖”的方式;如果你必須要用小景深拍攝,那還是乖乖的構好圖再進行對焦吧。
對焦、構圖兩者誰先?誰後?簡單點來說:
1、先構圖,再對焦適合創作和對焦點控制要求較高的場合拍攝,更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
2、先對焦,後構圖適合要求抓拍、拍攝節奏較快的場合、以及對靜止物體或移動物體的拍攝都有很好的表現,拍攝效率更高。
-
3 # MT影像
先對焦還是先構圖,這個應該除了跟個人使用習慣有關,還跟使用的機子有關吧。
但是目前來說,裝置效能都很好了,對焦速度很快。我自己一般是先找好拍攝角度,構好圖,然後對焦的,就是對一下焦看的清晰一點,很多時候是對完焦,然後再調整構圖,然後再對焦。需要不斷的反覆對焦和構圖,直到看到滿意的畫面,然後開始拍攝。
所以,先對焦還是先構圖,這個誰先誰後,都沒關係,最終是一起配合好,才能拍出好照片的,畢竟沒有好的構圖,也不好看,沒對到焦,拍出來也是虛的。
回覆列表
問題過時。數碼時代再說對焦的問題就是玩笑,不客氣的說就是罵人,拍得清與不清那是膠片年代的事,現在還糾結清楚的事那隻能你對現代科技的不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