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一共31王,依次為:天乙子履、外丙子勝、仲壬子庸、太甲子至、沃丁子絢、太庚子辯、小甲子高、雍己子密、太戊子伷、仲丁子莊、外壬子發、河亶甲子整、祖乙子滕、祖辛子旦; 沃甲子逾、祖丁子新、南庚子更、陽甲子和、盤庚子旬、小辛子頌、小乙子斂、武丁子昭、祖庚子躍、祖甲子載、廩辛子先、庚丁子囂、武乙子瞿、太丁子託、帝乙子羨、帝辛子受。 1、天乙 天乙(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 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 (今河南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今河南範縣)、昆吾(今河南許昌)等。 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 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對那些亡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 湯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 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作《湯誓》後自號武王,建立商朝後又在位12年。百歲而崩,廟號太祖,因其長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繼位。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2、太甲 太甲(生卒年不詳),子姓,名至。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 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 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湯陵社群),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 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亳州市譙城區),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太甲共在位23年,病死,傳說其死後葬於歷城。 3、太戊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伷,商王太甲之孫,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 太戊在位時期,勤政修德,治國撫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各諸侯紛紛歸順,使商朝再度興盛。太戊與太甲、祖乙並稱三示(即三位有貢獻的君主)。太戊死後,廟號中宗,葬於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內黃縣亳城鄉劉次範村東側)。 4、仲丁 仲丁(生卒年不詳),亦作中丁,子姓,名莊,商王太戊之子,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在其父太戊死後繼位,在位13年去世。 仲丁即位初年,亳都(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滎陽一帶),商朝自此開始第一次遷都。 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其中的蘭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蘭夷。仲丁死後,諸弟爭奪王位,造成九世之亂。 5、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武丁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廟號高宗,死後由其子祖庚繼位。 來源:——商朝 來源:——商湯 來源:——太甲 來源:——太戊 來源:——仲丁 來源:——武丁
商朝一共31王,依次為:天乙子履、外丙子勝、仲壬子庸、太甲子至、沃丁子絢、太庚子辯、小甲子高、雍己子密、太戊子伷、仲丁子莊、外壬子發、河亶甲子整、祖乙子滕、祖辛子旦; 沃甲子逾、祖丁子新、南庚子更、陽甲子和、盤庚子旬、小辛子頌、小乙子斂、武丁子昭、祖庚子躍、祖甲子載、廩辛子先、庚丁子囂、武乙子瞿、太丁子託、帝乙子羨、帝辛子受。 1、天乙 天乙(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 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 (今河南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今河南範縣)、昆吾(今河南許昌)等。 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 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對那些亡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 湯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 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作《湯誓》後自號武王,建立商朝後又在位12年。百歲而崩,廟號太祖,因其長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繼位。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2、太甲 太甲(生卒年不詳),子姓,名至。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 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 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湯陵社群),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 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亳州市譙城區),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太甲共在位23年,病死,傳說其死後葬於歷城。 3、太戊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伷,商王太甲之孫,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 太戊在位時期,勤政修德,治國撫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各諸侯紛紛歸順,使商朝再度興盛。太戊與太甲、祖乙並稱三示(即三位有貢獻的君主)。太戊死後,廟號中宗,葬於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內黃縣亳城鄉劉次範村東側)。 4、仲丁 仲丁(生卒年不詳),亦作中丁,子姓,名莊,商王太戊之子,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在其父太戊死後繼位,在位13年去世。 仲丁即位初年,亳都(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滎陽一帶),商朝自此開始第一次遷都。 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其中的蘭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蘭夷。仲丁死後,諸弟爭奪王位,造成九世之亂。 5、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 ,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武丁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廟號高宗,死後由其子祖庚繼位。 來源:——商朝 來源:——商湯 來源:——太甲 來源:——太戊 來源:——仲丁 來源:——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