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這門課,在四門課中也是最容易提分的一門課,對於同學們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緊跟考研老師的步伐;第二個要求,就是在平時的複習中,一定要緊跟時政,因為我們政治的內容體現得比較新,把握考點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或泛泛而談,而是要深入其中並理解這個考點裡面的內在關聯。關於黑龍江考研免費複習資料、黑龍江考研分數線等內容歡迎訪問黑龍江研究生招生資訊網。
一、運動與靜止(5次選擇)
1、相互區別
1)運動:是指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具有絕對性、變動性、無條件性;
2)靜止:是指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具有相對性、穩定性、有條件性;
2、相互聯絡
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3、方法論
堅持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反對形而上學、相對主義詭辯論;
4、常見關鍵詞
運動、行、變化、發展、過程、平衡、不動、不變
二、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1、時間: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一維性、不可逆性;
2、空間: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三維性(長寬高);
3、同物質關係:不可分割,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4、相同特性
客觀性: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絕對性:在客觀性上是不變的,無條件的;
相對性:具體特性受物質運動具體特性制約,是可變得,有條件的;
無限性:整個物質世界發展的總過程是無始無終(時),整個物質世界的存在範圍無邊無際(空);
有限性:具體事物發展的過程是有始有終(時),具體事物的存在範圍是有邊際的(空)。
5、方法論
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三、人與自然的關係(8次選擇,2次分析)
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原因: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2、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物質世界被區分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兩大領域;
3、自然界;
人生活於其中的客觀世界,包括自在自然以及人化自然;
4、人類社會;
人在自然界開展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有機系統;
5、相互聯絡;
都具有客觀實在性,相互聯絡、相互作用;
1)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自然基礎;
2)人類社會透過實踐影響和制約自然界,不斷改變自然界,如果人類用正確的實踐方式改造自然,會實現“人類同自然和解”(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如果用錯誤的實踐方式改造自然,最終會遭受大自然的“報復”;
3)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成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兩者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
6、方法論
1)要提高生態文明意識;
2)轉變實踐活動方式,透過正確的實踐,協調人與自然關係。
7、常見關鍵詞
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人類實踐、汙染、沙漠化、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客觀規律、破壞、報復、沙漠治理、綠色發展。
《考研政治》這門課,在四門課中也是最容易提分的一門課,對於同學們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緊跟考研老師的步伐;第二個要求,就是在平時的複習中,一定要緊跟時政,因為我們政治的內容體現得比較新,把握考點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或泛泛而談,而是要深入其中並理解這個考點裡面的內在關聯。關於黑龍江考研免費複習資料、黑龍江考研分數線等內容歡迎訪問黑龍江研究生招生資訊網。
一、運動與靜止(5次選擇)
1、相互區別
1)運動:是指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具有絕對性、變動性、無條件性;
2)靜止:是指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具有相對性、穩定性、有條件性;
2、相互聯絡
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3、方法論
堅持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反對形而上學、相對主義詭辯論;
4、常見關鍵詞
運動、行、變化、發展、過程、平衡、不動、不變
二、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1、時間: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一維性、不可逆性;
2、空間: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三維性(長寬高);
3、同物質關係:不可分割,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4、相同特性
客觀性: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絕對性:在客觀性上是不變的,無條件的;
相對性:具體特性受物質運動具體特性制約,是可變得,有條件的;
無限性:整個物質世界發展的總過程是無始無終(時),整個物質世界的存在範圍無邊無際(空);
有限性:具體事物發展的過程是有始有終(時),具體事物的存在範圍是有邊際的(空)。
5、方法論
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三、人與自然的關係(8次選擇,2次分析)
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原因: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2、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物質世界被區分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兩大領域;
3、自然界;
人生活於其中的客觀世界,包括自在自然以及人化自然;
4、人類社會;
人在自然界開展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有機系統;
5、相互聯絡;
都具有客觀實在性,相互聯絡、相互作用;
1)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自然基礎;
2)人類社會透過實踐影響和制約自然界,不斷改變自然界,如果人類用正確的實踐方式改造自然,會實現“人類同自然和解”(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如果用錯誤的實踐方式改造自然,最終會遭受大自然的“報復”;
3)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成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兩者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
6、方法論
1)要提高生態文明意識;
2)轉變實踐活動方式,透過正確的實踐,協調人與自然關係。
7、常見關鍵詞
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人類實踐、汙染、沙漠化、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客觀規律、破壞、報復、沙漠治理、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