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rsvbi

    首先是諸葛亮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也就是他第六次出祁山,這也是蜀國最後一次的伐魏。司馬懿也受了不小的損失在那會兒,於是雙方就撤兵了。三年後,魏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而蜀國在進行一些整頓壓力不大,於是司馬懿主動請纓來到了遼東去鎮壓起義。這場戰爭持續的打了有一年多的時間,後來朝中的皇帝突然離世了,於是司馬懿馬上又回到了朝中。老皇帝把自己的帝位傳給了僅有8歲的幼子曹芳,司馬懿和曹爽都是輔政大臣,不過曹爽畢竟是皇族姓氏。因為兩個人經常互相打壓,所以司馬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忙著和曹爽鬥。沒有時間去攻打蜀國。244年的時候曹爽攻打過一次蜀國,但是他沒有司馬懿那麼有本事,大敗而歸。

    在249年的時候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在這個事件之後司馬氏家族已經掌握了曹魏政權,此時司馬懿也老了,沒有體力去攻打蜀國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競爭對手諸葛亮,他都死了自己也就無人能敵了,自此之後,司馬懿最大的敵人就是曹魏皇族。司馬家最後連續滅掉了蜀國和吳國。統一了天下開創了晉朝,無論他們的帝位來源是否穩當。

  • 2 # 石頭說歷史

    司馬懿比諸葛亮多活了17年,為何這17年中司馬懿始終沒有攻打蜀漢?這並不是因為司馬懿不敢,而是因為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很快就被曹叡調走了,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一、曹叡始終都在控制司馬懿,但諸葛亮給了司馬懿施展拳腳的機會。230年,司馬懿被任命大將軍,同大司馬曹真共同進攻蜀漢,因大雨班師。231年曹真去世後,司馬懿駐守長安,全權負責曹魏西部軍務。自此,司馬懿和諸葛亮在魏蜀前線相持了4年,雙方互有勝負。

    234年,諸葛亮秋風五丈原,司馬懿笑到了最後。待蜀漢全軍撤回漢中後,司馬懿曾請示曹叡,要求趁此機會進攻蜀漢,但被曹叡駁回。“帝欲乘隙而進,有詔不許”。曹叡這樣做有他的考量。一是認為諸葛亮雖死但蜀漢元氣未傷;二是因為曹魏長期被動防禦蜀漢需要趁機修養;最主要的一點是害怕司馬懿在前線掌兵太久難以制衡。所以曹叡在235年升任司馬懿魏太尉回京,將他調離了前線,給他降降溫。

    二、司馬懿應該也知道曹叡的意思,所以回京後再也沒有提過進攻蜀漢,老老實實做人。但被曹叡涼了兩年之後,東北的公孫淵又給了司馬懿領兵的機會。

    237年,割據遼東的公孫淵和孫權聯合反叛曹魏,自封為燕王,並建置百官。公孫淵的勢力不可小視,有“控弦之士十萬”。曹叡思來想去,朝中也只有司馬懿有能力平定叛亂,於是命太尉司馬懿出征遼東。

    238年正月司馬懿合兵四萬進攻遼東,經過八個月的戰鬥,順利平定公孫淵。為了給自己樹立軍威,司馬懿在襄平城破後,將城內15歲以上的男子七千餘人盡數斬殺,築京觀。同時為徹底消除東北邊患,將四萬餘戶居民內遷。這間接削弱了漢人在遼東地區的統治,為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曹叡得知訊息後大喜,命司馬懿直接去長安抵禦蜀漢。

    三、班師途中的司馬懿接連收到了來自洛陽的5封“急電”,曹叡命他火速回京,司馬懿不敢怠慢。回到洛陽正值深夜,一身疲憊的司馬懿急忙趕到宮中。這時奄奄一息的曹叡拉著司馬懿的手指著7歲的曹芳,說太子就交給你了。言畢,曹叡駕崩,年僅36歲。制衡了司馬懿半天的曹叡,最終還是讓司馬懿成為了託孤大臣。

    239年正月曹芳繼位,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為託孤大臣。此後,司馬懿就將重心完全放在了和曹爽的對抗中,並一度裝病在家,“假痴不癲”。

    四、十年之後的249年,司馬懿一擊致命,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了曹爽黨羽,並將曹魏宗親全部控制在鄴城,派人嚴密看管,至此,司馬懿完全控制了曹魏中央。但司馬懿並不能高枕無憂。

    251年正月,太尉王凌在淮南發動叛亂,司馬懿親征,王凌於五月服毒自盡。這時司馬懿已經73歲了,這個年紀在當時已經是非常高壽了。所以在征討王凌之後的4個月,司馬懿就去世了。

    所以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打蜀漢是因為沒有機會也沒有精力,並不是因為不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私接路由如何防範?怎樣禁止內網私接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