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312923180

    300年前,倫敦正陷於一場“大瘟疫”(當中。關於那段歷史的記述,今天最多人讀過的是《魯濱遜漂流記》作者丹尼爾·笛福所寫的《大疫年日記》。該書是“紀實小說”體裁的早期範本——在事後撰寫,但是建基於嚴謹的資料研究。而當中關於自我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描寫,令當下的我們感覺尤為熟悉。

    當那場“大瘟疫”在1665年爆發的時候,笛福還只是一個小孩。那本在他成年之後撰寫的書是將資料研究、個人回憶、想象以及可能由一個當時一直生活在倫敦的叔叔所講的故事集於一體的混合著作。不過,它已經成為那段歷史的一份經典記錄,當中寫下的場面和觀察,會令今天的讀者產生真切的共鳴。

    曾有專家指出,如果2019新冠疫情是發生在社交媒體革命之前,我們對此的經驗會有多不一樣。在1722年,笛福就提醒過他的讀者,在他的童年時代,報紙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是,他以一個作家的技藝給讀者帶去了一幅細緻的圖景,展現了一場腺鼠疫在沒有醫療服務支援的社群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在那本小說的開頭部分,笛福寫道:“倫敦的面貌如今確實發生了奇特的變化……街道上能真切地聽得見哀鳴的聲音。”

    當時的笛福不會知道什麼兩米安全距離之類的規則,但是他的故事敘述著當時所經歷的日常操作,感覺實在是太熟悉。

    美國奧本大學的保拉·貝克施艾德博士(Dr Paula Backscheider)是一名笛福研究專家。她說,他的著作所承載的資料研究令人如此印象深刻,在三個世紀之後仍令人感覺細緻入微。

    “那像是1970年代湯姆·沃爾夫的新新聞主義所帶給我們的東西。當中有非比尋常的深度資料研究和採訪得來的豐富軼聞,以及歷史經常會忽略的人性故事。”

    她指出,笛福和那些警告世界沒有為對抗新冠病毒這樣的事情做好準備的人,有著某種一致。

    “他的書誕生在1722年,而就在那之前,馬賽剛剛出現過一場可怕的瘟疫,至少有40000人死亡。他當時是在用1660年代的歷史教訓來警示他所處的時代。”

    該書以一個基本的問題開頭,而那正是今年早些時候經常有人問到的——這場災難的源頭到底在哪裡?

    “……有些人說,它是從義大利傳來的……另一些人說它是從甘地亞傳來;還有人說是來自塞普勒斯。它從何而來並不重要……”笛福這樣寫道。

    在笛福的記錄當中,當時每一家有瘟疫感染者的房子都被封鎖起來,門上塗上一個紅色的十字。理論上,這些人家是不允許出門的,但是笛福記述了一些人們透過各種詭計、暴力或者賄賂手段成功逃出家門的事例。

    然後,事情很快就延伸到那些健康無感染者的自我隔離問題上來。

    “發現我經常走出街頭之後,他(一個朋友)就很殷切地要說服我,把自己和家人關在家裡,不要讓任何一個人走出家門,”笛福寫道,“但是由於我沒有囤積糧食,我們完全不出門是不可能的……”

    笛福還預見到了我們今天也在擔心的問題,就是無症狀攜帶者。

    “一個人,可能真的已經受到感染,而不自知,卻又出國,作為一個健康無事的人去往各處,可能將瘟疫傳給一千個人,然後無論是將感染傳出去的人還是被感染的人,都毫不知情,”他說

    貝克施艾德博士說,對於那場腺鼠疫給倫敦帶來的噩夢般的影響,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可笛福的描述。

    而且,她認為,那本書之所以在當前的危機下對我們有啟迪意義,其中一個原因是笛福對待科學有嚴肅的態度。

    到1665年末,死亡人數在飄忽不定中漸漸減少,最後趨近於零。

    笛福是一個比較誠實的作者,在故事的最後,他也沒有給出任何簡單的結論——人們開始慢慢了解瘟疫,是在幾十年之後的事。

    不過,他已經為英國的最後一場大型腺鼠疫寫下了一份傑出的歷史記錄,並且在三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仍然教育著閱讀它的人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塗了維生素e怎麼臉會發燙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