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鬥天鬥地鬥自己
-
2 # 阿戴200447232
1,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戰力問題,治理國家需要軟硬兼備、攻守有度!主戰派若在戰場上能一往無敵則肯定沒有主和派的話語權,但戰而無功(或成本太高收益太少,甚至可能直接導致戰敗亡國)則表明兩宋均靠戰爭手段很難解決問題。於是,他們就得償試使用非戰爭手段,這樣主和派就自然被推上舞臺,應景運作了。宋朝戰力既弱是出於國情之無奈,他們只能在戰與和之間忽左忽右維持存在!
2,兩宋很富,但當時各地均風調雨順,宋富而北方遊牧民族也同樣得天時之助水長羊肥生活順利。這時就不是隻有宋富而實際別人也很富了,所以各方都能承受戰爭成本,能發動大規模戰爭。這就是說絕不是有些人糾結於心的為什麼宋強而敗,遊放民族弱而勝的原因,因為雙方都不弱!
3,滅國戰爭從來不是蠻力遊戲,也不是一兩場戰鬥一樣的小事,根本取決於實力和智慧的較量,不管感情上接受不接受,勝者都是智慧(不是小聰明)勝於敗者!
4,中國歷史上從來各朝弱時都不得不服軟。被人捧上天的唐朝也曾向突厥稱臣(李淵時開始),漢朝也被迫送公主,但都堅持到北方弱了再出手,最後勝了就有臉面了而已!其實宋朝的政治家何償不知這個道理?他們也是想用久拖生變的辦法想等北方因天災、內亂等變弱時再挽回面子,但天不假願,人家有英明偉大的領袖使之不僅不變弱而是越來越強,那麼只有宋朝和人拼拳頭了!宋拳頭比人家軟,智謀戰術也不如人,治國理政恐怕也已不如人家,加上主戰主和運用不當,則其不亡還能怎樣?
5,主戰主和誰壓誰不是兩派的問題而是政治需要的問題!主戰派若真有能力則主和派不會產生!舉一個例子:鎮壓方臘起義時主戰派有必勝能力,所以當時就沒有主和派勸朝庭與方臘議和的行為發生!
6,面對戰爭不是主戰派必成英雄,主和派必成奸臣,和與戰都是手段關鍵是能用對!能戰而畏戰則無恥,不能戰而不想更妥的辦法一味頭腦發熱去亂戰則是愚昧!試想,若秦儈用議和辦法暫時維持南宋政權等金朝變弱時(假設真變弱了)反攻勝利,則可能歷史上會高歌其智謀深遠、漢武重生了吧?但試想終歸是試想,當不得真!至於秦儈主觀動機是什麼只有天知道!從歷史結果看,其因主和而致敗則必難翻身了!
回覆列表
如果仔細觀察歷史就會發現,宋朝以前有個長達50多年的分裂時期。在往前有個唐朝末期軍閥割據時期。
每代皇帝被手握重兵的將軍反叛,叛怕了。到了趙匡胤終於杯酒釋兵權。為了不叛變,他搞了一個制度: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這樣保證手下不叛變。成效是很大的,宋朝再也沒有內憂。
如果說“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政策只是導致戰鬥力下降,那還好點。可惜宋朝在重建文明時,把軍人地位降的太低。歷史上的“出將入相”,在宋朝被一幫文人給擋住了。一個7.8品的小文官可以輕易收拾一個3品武官。在文管眼裡:優秀軍人=未來要造反的。所以軍人的血性被一個個前輩的慘死磨平。
到了南宋時期。由於文官在北宋的失敗,是不是改了。錯!現實是為了掩飾北宋的失敗,南宋更加變本加厲的去壓制軍人,到了最後一個皇帝崖山投海的前幾天,還在殺死善戰的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