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軍豫

    身上癢分為兩種,一種是風邪,一種是溼毒,風邪的特點是善於走竄,會出現在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如果在面板就會出現風疹塊,也叫團疹,其表現為起初一小團一小團,嚴重的會連成一片,風疹摸起來軟,邊緣不甚明顯。風邪在血就會瘙癢,但是如果風邪在腠理,也就是內臟,比如風在肺,就會咳嗽有痰,風在肝,就會出現抽動,“角弓反張”之症,如癲癇(羊羔瘋),如果風邪在腦,就會出現中風的症狀,比如嘴巴歪斜,半身不遂等等。

    而溼毒則會在面板上出現小顆粒的丘疹,按之較硬,固定不移,時間久了還會潰爛。

    根據題主所表述的情況,應該是風邪在面板,這種情況單純吃抗過敏的藥只是治標,也就是以消除瘙癢為主,風邪並不會消散,中醫在這方面有著很成熟的解決辦法,比如針灸曲池穴(曲池穴號稱治癢奇俠),血海穴(艾灸或者針灸都有良好的祛風止癢的效果)。

    如果自己在家裡解決,我建議可以用荊芥穗煮水擦洗身體,也可以用一把花椒煮水擦洗身體,對於瘙癢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 2 # 一彡賓

    是蕁麻疹。

    蕁麻疹中醫稱蓓蕾、風疹塊、風癮疹,俗稱鬼飯疙瘩。《醫宗金鑑》說,此證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初起面板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指出了“瘙癢”是本病的主要症狀。蕁麻疹屬於過敏性疾病範圍。誘發因素較多,因而不易治癒。

    在臨床上運用中醫藥辯證施治本病,收到了一定的療效。根據臨床體會,本病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起病後在很短時間內全身即產生團狀損害,新疹分批出現,但消退也快。此由於脾失健運,蘊溼內伏,或兼飲食失調,熱鬱腸胃,再感風邪,搏於腠理,使營衛之氣受阻滯而發。臨床上表現為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現風團樣扁平皮疹,稍高於皮面,呈紅色或粉紅色,作癢或劇癢。起病常伴低熱,惡風或惡寒,舌苔白,脈搏浮。

    2.慢性型

    發病較慢,皮疹初為侷限性,在2~3天內逐漸加劇,可以全身發生。其病因為急性型失治傳來,或脾陽不足,運化失司,蘊溼內伏,脾為溼困,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阻滯氣機而發。臨床表現全身泛發粉紅色之扁平皮疹,此型別比較頑固,常常反覆發作,消失也慢,有時數月不愈,常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狀。

    透過上述分析,中醫治療蕁麻疹的療效較為滿意。主要依靠辯證論治的原則來進行治療,這是一個關鍵。由於本病為過敏性疾病,因其過敏源比較複雜,故病情錯綜複雜,症狀表現亦不同,必須查清蕁麻疹的過敏源以後,才能對症投藥的把握性大,且成功率高。也有查到過敏源是蛔蟲作祟,即可用驅蛔化溼之法而獲效。

    臨床上對雖經治癒,已無皮疹新生的患者,為了防止復發,鞏固療效,還應連服數劑以鞏固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治療期間對飲食方面的禁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臨床上常見某些患者服用特殊食物即易發作,因此,在治療期間一般囑患者忌食蝦、蟹、筍、鵝、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患者只是奇癢和嘴唇出現腫厚,未蔓延之全身,但也屬此類病症,輕微性蕁麻疹疾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餘秀華的詩歌雪出自於哪部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