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56820912208

    司馬光佩服的是西漢的揚雄。

    揚雄,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早年愛好文學,寫有《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四篇大賦等文學作品。後來興趣發生改變,由文學轉向治學,其模仿《周易》寫出《太玄》,全書以“玄”為中心思想,它相當於《周易》中的“易”,不管天文、地理、人事,都由“玄”來支配。《周易》是二分法,而《太玄》則是三分法。書中既不用當世已有的八卦系統,也不用流行的五行系統,而是自己獨創一套由方、州、部、家所組成的八十一首系統,用陰陽和數字來揭示世界萬物及其規律。對孔子無比崇拜,私下自比孟子的揚雄認為,當時諸子各逞其智,學說乖張,異說紛呈,大多以詆譭孔聖人為能事,頗不利於人們認識真正的大道。就模仿《論語》寫出語錄體著作《法言》一書,闡述了明道、徵聖、宗經的思想,指出世人當尊崇孔聖人,而所明之道也當是孔聖人之道。此外,一直在朝中做官的揚雄還利用各方人士集中京都的便利,向來京辦理公事的官吏、貢舉的孝廉以及輪流守衛京都的衛卒,調查各地的方言殊語,編撰出中國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彙《方言》一書。因此,說揚雄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語言學家絕不為過。

    對於揚雄,司馬光則是發自內心的崇拜。

    北宋朝廷早在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就下詔讓國子監校對《法言》一書,此年司馬光僅19歲。皇祐二年,也就是公元1050年,32歲的司馬光就迫不及待地向朝廷建議,希望印行《荀子》和揚雄的《法言》,但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七月,《法言》才校對完畢。其間,又經直秘閣呂夏卿認真校定,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得以雕版印行。

    司馬光自稱“少好此書,研精竭慮,歷年已多”,至晚年時把晉人李軌的《法言解》、唐柳宗元的《法言注》、北宋宋鹹的《重廣注揚子法言》、吳秘《法言注》以及《法言音義》集合在一起,加上自己的理解意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十一月,63歲時寫成《法言集註》一書。不僅如此,司馬光還對揚雄晦澀難懂的哲學著作《太玄》做過集註。司馬光從二十多歲開始讀《太玄》,歷時三十餘年,至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六月,也就是64歲,去世前4年才寫成《太玄集註》。開始讀時,漫無頭緒,不得其門而入,司馬光“乃研精易慮,屏人事而讀之數十過,參以首尾,稍得窺其梗概。”在《讀玄》一文中,司馬光感嘆地說,揚雄真是大儒呀,孔子去世後,知曉聖人之道的除了揚雄還能有誰呢?孟子和荀子尚不足比擬,更何況其他人呢?把揚雄抬到無以復加的地位,字裡行間溢滿了敬佩之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司馬光晚年還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揚雄致敬,那就是寫下哲學著作《潛虛》,未完成司馬光就去世了。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潛虛》只有一卷,分義理、圖式、術數三部分,乃模仿揚雄的《太玄》而寫的,目的是探索世界的隱秘本原。揚雄當初寫《太玄》,因太過深奧,受到很多人的恥笑,就連以前的同事,後來被王莽封為國師的劉歆也說:“白白使自己受苦罷了!現在學者自有利祿,還不能通曉《周易》,何況《太玄》?我怕後人只會用它來蓋醬罈子!”揚雄曾說,世人不瞭解我,並沒害處,後世還有揚子云(子云乃揚雄的字),一定會喜好《太玄》的。司馬光也在《潛虛》中說,《太玄》模仿《周易》,而《潛虛》模仿《太玄》,《太玄》尚且被人用來蓋醬罈子,何況《潛虛》呢?其被人拋棄也就是必然的了。然而,揚雄說後世必有揚子云,必知《太玄》。我對揚雄雖不能稱為知者,只是喜好罷了。怎麼就知道後世沒有司馬君實呢(君實是司馬光的字)?其二人語句何其相似?司馬光的很多哲學思想都有揚雄的影子,以致南宋學者王應麟感嘆地說:“溫公之學,子云之學也。”

    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曾說,天下之學術,必有時而興,古代君子教誨人要學習私心所仰慕的賢者,哪怕彼此相距百世之久也像是同處一室。以此視司馬光與揚雄,確非虛語。時隔千餘年,二人仍息息相通,真可謂隔代知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對於HIGHLANDER的“加價”有些憤怒,全新一代來了,你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