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雨夜驕陽

    首先,我來說學法。本堂課老師採用的課型是體驗式+要素組合+平臺互動+二元方式,調動了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接著,我來說教學過程。這節課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教學的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教學難點體現在“品秋”環節。

    引秋部分為時3分鐘,教師利用“回憶並搶答有關秋的詩句”這一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使學生能更快地融入到課堂中來。

    頌秋部分為時16分鐘,透過9次有梯度的練習朗讀,歸納總結朗讀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品秋部分為時18分鐘,這部分注重啟發學生動用各種感官進行學習,我們也看到了教學效果。如:學生說自己似乎聞到了瓜果的香味,感受到了閒適安逸的心情。老師的教學機智,也讓人眼前一亮——學習“輕輕搖著歸泊的小船”一句時,教師由《江雪》一詩移情於此,巧妙地引導“釣的就是心情” ,多有詩意!如果在練習說話的環節中能啟發學生任選一個或者幾個角度來說,就更好了,可以避免套公式說話的生硬場面。

    寫秋環節為時8分鐘,教者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其中,“秋天穿梭在森林裡”、“秋天偷的夢”、“夜幕在雨水的浸溼中更深邃了”這些優美的詩句讓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學生的心中已經充盈著果子甜蜜著對秋天的愛意。

    課後的作業設計體現了教者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不過,本堂課也存在一些需要探討和改進之處:朗讀訓練的目的應該更明確,一節課能成功地訓練2——3點就很好了,不要先無目的地讀,再點評,沒有效率。朗讀技巧中的“入情入境”應該建立在對內容的理解之上,應該是學完全文後水到渠成的;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到位,如:寫秋環節的點評不能只用“好”來點評,要切實,有針對性;板書要注意完整性。

    總的說來,老師的這堂語文課上出了“語文味”,希望今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多下功夫,激勵學生“主動質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標許可的標籤使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