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一段歷史
-
2 # 李時針的時針
要是說羨慕的話我覺得我應該羨慕秦始皇的父親異人。
異人是親昭襄王二兒子安國君的孩子,他在眾公子裡面屬於那種不大不小,又不受待見的人,年紀輕輕被送到趙國去當人質,為啥送他去呢?因為不受待見唄,當人質這種活又不是啥好活,弄不好是會丟命的。
異人是不幸運的,但異人又是幸運的。他不幸的是他自小不受父親待見,被派到趙國為人質,在趙國那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混得是相當慘淡。為何說異人又是幸運的呢?他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
當時呂不韋去邯鄲出差賣貨,在街頭遇到了落魄的異人,呂不韋感嘆一聲“奇貨可居”。與父親溝通交流之後,確定此事可行,登門拜見異人。並告知異人“吾可大子之門”,倆人在一番溝通之後達成協議。呂不韋拿錢資助包裝異人,讓他能成為皇帝的候選人。異人表態“苟富貴勿相忘”,願意與他共享天下。
呂不韋開啟遊說之旅,首先去拜訪了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這枕邊風一吹效果那肯定很好。為說服華陽夫人,呂不韋分別又拜訪了華陽夫人的弟弟和姐姐,分別闡述了華陽夫人無子之弊端,趁機推薦了一波異人。
華陽夫人在被弟弟和姐姐的說服之下,答應收異人為養子,並且拿出女人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幾大招數,為異人求得了繼承人的身份,異人就靜待即位即可。異人與呂不韋一來二去那是很熟了,咱也鬧不清呂不韋是有意安排還是咋地,自己的小妾竟然被異人看上了。異人也是不客氣,張嘴就要,呂不韋還不還意思不給,異人抱得美人歸,後生了個兒子嬴政。
我覺得異人就很讓人羨慕,本來是個落魄公子,結果得到呂不韋的幫助,成為了皇位繼承人。又踐行了“老婆是別人的好”“朋友妻不客氣”的行為,抱得美人歸,後又生了個兒子,還是千古一帝。簡直就是人生贏家。雖然去世之後,頭上有點綠,但是瑕不掩瑜,“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都得帶點綠”,況且去世之後了,這都是小事。
-
3 # 歷史微點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湧現出數不清的文韜武略、叱詫風雲的不世英傑,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也令後代無限嚮往,這其中陳毅元帥每每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歷程更是令許多人羨慕讚歎。
陳毅元帥作為老一輩革命家,曾飽受磨難,九死一生,但吉人天相,每次都是有驚無險,虎口逃生,在金戈鐵馬、波濤洶湧的一生中,生性開朗豪爽的他雖然偶有挫折,但卻在大風大浪中安然上岸,並享受殊榮。
後來陳毅留守的部隊很快就被大批蔣軍追到梅嶺一帶,在這裡陳毅數次遇險,在山中差點兒被餓死,還有兩次險被叛徒帶人抓住,堪堪命懸一線,仗著陳毅機敏,才逃過數劫。
1937年,抗戰爆發後,南方游擊隊被整為編新四軍。陳毅去對贛南一帶的游擊隊整編時,卻被誤當作叛徒,被抓起來綁了四天,差點兒被人殺掉,好在最後有驚無險,又渡過一劫。
陳毅雖然沒有參加長征,但他所受的苦,遭的罪。一點兒也不少。
陳毅元帥任上海市長時,曾數次被蔣陣營派殺手暗殺,但均被他和部下火眼金睛,機智識破,最終化險為夷。
建國後,陳毅元帥還善於用自己的睿智保護自己,當受到衝擊時,他憑著‘主席教導我們說,陳毅是個好同志’這一句話,讓對他不懷好意的人,手足無措,啞口無言,使自己數次免受傷害。
1955年授銜時,陳毅因已到國務院任職,一開始不在受銜之列,後來是周總理力主為他受銜,這才有了他的元帥之稱。
陳毅元帥逝世後,疾病纏身的主席堅持參加了他的追悼會,並握著他夫人張茜的手說:‘陳毅同志是個好同志,他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貢獻,已經下了結論的’。主席參加追悼會,這在建國後,除了陳毅沒有人能享受到這份殊榮。
縱觀陳毅元帥的一生,可以說頗為坎坷,但他生性豁達、開朗,百折不撓,而老天也似乎對他不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福大、命大,造化大’,他頗具傳奇的一生,讓後輩為之豔羨!
-
4 # 墨影心雲
李白
那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是多麼我行我素
那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是多麼豪邁豁達
在國家寶藏中也曾說
如果沒有李白
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 少用很多成語
說童年 沒有青梅竹馬
說愛情 沒有刻骨銘心
說享受 沒有天倫之樂
說豪氣 沒有一擲千金
浮生若夢 揚眉吐氣 仙風道骨
這些詞都不存在
蚍蜉撼樹 妙筆生花 驚天動地
也都不見了蹤跡
如果沒有李白
我們的生活應該會失去不少鼓勵
犯了難 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
想辭職 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
處逆境 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賠了錢 說不了千金散盡還復來
更不要說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
5 # 丁一達
一直想著,當別人問我這個問題時,怎樣才能讓“曾國藩”的這個回答不落入流俗,不限於窠臼,而實實在在地把那個流淌在我青春日日夜夜裡的模糊形象,真誠、清晰、不偏不倚地描述出來——因為我們所處時代場域和思想環境,已經完全將他塑造成成功學的圭臬,這種理解不是彰顯曾國藩的真實形象,而是暴露我們時代的焦慮淺薄;這樣的話語方式非但不會讓曾國藩成為今人能夠私淑取法的先師,反而會讓後人在對一些流於形式的模仿中彷徨迷失。
但不論我能否做到上述要求,我還是會坦然地說出他的名字。我的理由也很簡單:學道立權,曾國藩的人生,就是行動中得以完滿的儒家哲學。
所謂“學道立權”,源自《論語》。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學道立權”被後人總結為,儒家的四個學習階段,從簡單學習到有所掌握,從有所掌握到有所樹立,從有所樹立到有所權變。在我看來,曾國藩的人生,完整而精準地體現了它。
從年輕讀書屢試不第,被主考官通報批評“文法不通”,被小偷嘲笑記憶力低下;到入京後向唐鑑、倭仁等問學切磋,砥礪德行,交流檢身之要;遍覽群書,鑽研經濟、義理、辭章之學——曾氏的這段青蔥歲月,無疑是“學”,而且是拙學、苦學,曾氏自知資質平庸,發奮用功為人所不及,他以《中庸》裡的話自勵:人能一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從由翰林散院連擢四級成為侍講學士,曾國藩在那段無聞的歲月裡熱心公益、親師取友,同倭仁等交換日記以自警,他的道德聲望、抱負才具逐漸為人所知,進入到了高層的視野當中,開始擔當重任。從上書咸豐直指皇帝的三大毛病,到《備陳民間疾苦疏》,曾國藩愈來愈將所學貫於所行,這是學道立權之“道”。
待到在湖南組織團練、創辦湘軍,墨絰出山、攜筆從戎,曾國藩開始在地方歷練、獨當一面。如《討粵匪檄》裡所言“赫然憤怒以衛吾道”,這時的他,已經在堅守與捍衛自己的所學,巍巍而立,但是還是有過剛易折的毛病,這是學道立權之“立”。
守喪二度出山,曾國藩請摯友左宗棠為他題詞“知其雄,守其雌”,拋卻前日嫌隙,開始了後人所說“曾氏三變”的最後一變,即由申韓之學轉向黃老之學:不再事事爭強鬥氣,遍拜湖南官場,交結官文等人,低姿態消弭湘軍集團內部矛盾,主動培植李鴻章等後備力量,禮敬僧格林沁、左宗棠等其他勢力,平定太平天國後自剪羽翼…所有的這些轉變,都是在特殊環境下,對於所學的權變與化用,這一階段的曾氏真正成為了後世瞻望諮嗟的曾文正公,這一階段,也就是學道立權之“權”。
正因為用自己的人生充分實踐和展開了學道立權的儒家哲學,曾國藩才成為無法超越的一位巨人,一如數十年後梁啟超所說: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如果你問我曾國藩到底是什麼,我覺得我會說,他是我的整個青春。
-
6 # 自不量力的守望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理清一件事情。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人物被我們所敬仰、所羨慕,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英雄情節”,或者說是一種“英雄情懷”,這是由人類的精神特質決定的。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所言:“那些偉大的人物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帶有欺騙性色彩,而那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正是我們做白日夢時為自己描繪的人生藍圖,我們對這些志得意滿的人有著特殊的情感,對他們的喜好亦步亦趨。我們難以接受任何對這類迷人形象的侮辱,甚至奢望他們永生。如果他們被迫拋棄那尊貴的地位,走向上帝為子民所準備的那個必然歸宿,我們會覺得過於殘酷。”我認為,這段話對“英雄情結”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
我也曾經有過強烈的“英雄情懷”,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司馬光因為砸缸而成為英雄,但我不知道在他身後還有《資治通鑑》的存在,那個時候是認知比較膚淺的,英雄就應該是非凡的存在,超越凡人能力所及,我充分感受著英雄的榮耀和萬丈光芒。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接觸更多的是英雄悲情
的一面,知道了成為一個英雄,或是一個被人們羨慕和敬仰的人所承擔的巨大代價,英雄更多地成為統治階級和社會權貴所利用的工具,用他們來打擊對手,同時騙去和俘獲底層民眾的擁護。英雄的結局越慘烈、越悲壯,這些統治階級和社會權貴就越得民心,因為戕害英雄的罪惡全部推向了自己對手,另一支統治集團。因此,統治階級和社會權貴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悲壯結局來打擊對手。現在年近不惑,漸入中年,一種對英雄全新認識在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堅定。只有英雄的事,沒有英雄的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一件英雄事,就能彪炳史冊,但嚴格意義上講,這個不能被稱為英雄,因為他並不是做的每件事都是英雄事,他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弱點,只是在我們想象中,英雄的完美不可褻瀆,一旦這種完美性崩塌,對英雄人物的傷害是無以復加的。普通人對英雄的認知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既能給予無上榮光,也能給予萬劫不復。所以,應該更理性地看待英雄,用科學精神來辨識和檢驗英雄精神是更客觀、更公正和更長遠的標準,也是從根本上對英雄主義的保護和傳承。每個人都成不了英雄,但都能做出英雄事業,這對於普通人向善、向上的慾望更具有引領力。
最後一句,只有人民才是時代的英雄,看似空洞一句話,卻道破英雄主義實質的一句話。
第一次答題,有答非所問的嫌疑,希望自己做的越來越好,也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
7 # 看見往事
當年老上海,杜月笙可以說是最響亮的名字了,更是被冠以上海皇帝的名頭。然而杜月笙除了是一位愛國愛民的黑社會大佬,還是一位非常睿智的人。他的生活生活經和社會經驗幫助了無數的人。然而,對於做人的經驗,杜月笙也總結了十句話。
1,對你吹捧的人,最可能背叛你,傷你最深的人,一定是最愛你的人。對你吹捧的人因為你比他強,所以才吹捧你,然而你樓塌了,落井下石的也很有可能是他們。放在當下來說,捧殺也是最可怕的,軟刀子殺人不見血。而能讓你最受傷的,也必然是你最愛的人才做得到。
2,愛罵人的人,內心都很恐懼,長角的動物都不是肉食動物,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動如火掠,不動如山。“兩句老話。一句是會咬人的狗不呲牙。一句是智者無言,深水靜流。
3,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人總是會選擇對自己有用的,被利用也只能說明腦子沒有人家聰明,但這也證明了,你是有利用價值的,起碼也是另一方面對你自己的測評。
4,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這一句,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悟,要臉面,經場子,過人情。這不就是如今的社交嗎?
5,上等人:本事大,脾氣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氣大。下等人:本是小,脾氣大。站在頂端的人通常都是這個樣子,本事大脾氣小,如杜先生成為上海話事人後,依然會笑呵呵的聽一群小孩子喊他水果月笙,也不會跟鄰里產生任何口角,相處融洽。其實,強者的胸襟也隨著地位而上漲。如同獅子不會因為狗叫回頭一樣。
6,看穿但不說穿。只要心裡有數就好了,沒必要說出來。看透不說透,扮豬吃老虎,做人留一線,全都可以用來理解這句話,窗戶紙不捅破,大家就都有餘地,不至於必須撕破臉。
7.快樂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樂,你就同他們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讓你不快樂,你就離開他。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離開他。為人處世正該如此,當斷則斷。一切事物一切人,該留留,該走走。
8.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關鍵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麼。得到想要的,肯定會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麼都想要,只會什麼都得不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9.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記得對別人好過,也不記得別人對自己壞過。吃虧是福,仇恨沒有這麼多。多一些心胸,不挾之以恩,也不恨之以仇。很多小摩擦,笑笑也就過去了。
10.人都會犯錯,膽大善良的人會承認錯誤,膽小卑劣的人會推脫責任。勇者會承擔,弱者會逃跑。自古如此。
-
8 # 西瓜七號
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莫過於魏武帝曹操。
1、大氣。
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從這個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氣質,正是一種“大氣”,一種將生死成敗、進退榮辱置之度外的豁達大度,一種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確實是很大氣的。讀他的詩和文,常會感到他的英雄氣勢。哪怕是信手拈來,嘻笑怒罵,隨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種大氣而不顯粗俗。尤其是他的《觀滄海》,是何等的氣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樣的詩,確非大手筆而不能作。鍾嶸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這種悲涼,除如劉勰所說,是“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 故梗慨而多氣也”外,與曹操對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也不無關係。曹操畢竟是亂世英雄,對於生命的毀滅,他比誰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帶點終極關懷的意味的。
也許,正是這種對宇宙人生的透徹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終都能夠以笑容面對艱難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讀《三國志•武帝紀》,我們就會發現,笑、笑曰、太祖大笑這些字眼,竟會頻頻出現。當然,曹操的笑是各種各樣的。有放聲大笑,開懷大笑,也有自我調侃的苦笑、嘲笑,還有譏笑、冷笑,甚至是充滿殺機的冷笑。然而曹操始終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戰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親人去世,也會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錯了事情,打了敗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絕對不會哭,他一定是笑。因為曹操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愛
曹操是很可愛的。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腰裡掛一個皮製的腰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有時還戴著絲綢制的便帽去會見賓客。與人交談時,也沒什麼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說道高興處,笑彎了腰,一頭埋進杯盤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這些細節,是一部對曹操不太友好的《曹瞞傳》告訴我們的,其本意是要給曹操扣上“佻易無威重”(輕俘)的帽子。然而我從中讀出的,卻是曹操的率真風趣、灑脫隨和。
曹操確實風趣。他喜歡開玩笑,常常正經事也用開玩笑話說。據《三國志•毛玠傳》,建安十七年機構改革時,有人要求裁併東曹,其意在排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東曹掾毛玠。曹操的回答卻很幽默。他說,日出東方,月盛於東。東西,東西,人們總是先說東而後說西,為什麼要裁併東曹呢?結果,被裁併的是西曹。這就既改革了機構,又保護了毛玠。
戰場上的曹操也很可愛。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了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隻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說得很實在,也很可愛,還很灑脫。
作為朋友的曹操更可愛。曹操喜歡開玩笑,也喜歡會開玩笑的朋友。太尉橋玄是最早賞識曹操的人,和曹操算是“忘年交”。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曹操在祭祀橋玄的文章裡就講了一句笑話,說當年橋老曾和他“從容約誓”:我死以後,路過我的墳墓,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隻雞來祭一祭,車過三步,你肚子疼起來可別怪我。這就比那些官樣文章的悼詞可愛得多,情感也真實得多。
3、說真話
曹操最可愛同時也最遭人嫉狠之處是他說真話。本來,搞政治鬥爭,在官場上混,是難免要講些假話的,至少要講官場套話,何況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講真話,或講得像真話,不做官樣文章。他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原本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稱得上“政治綱領”四個字的,卻寫得實實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話,一點官腔都沒有。
曹操實在是聰明。在一個人人都說假話的時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實話實說。這不但因為實話本身具有雄辯的力量,還因為你一講實話,西洋鏡就拆穿了,講假話的人就沒轍了,他們的戲就演不下去了。當然,曹操這樣說,並不完全出於鬥爭策略,還因為他天性愛講真話,說實話。即便這些實話後面也有虛套,真話後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東西,也隱藏得很自然,不露馬腳。甚至哪怕是說假話,或者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或者是把假話藏在真話的後面,也講得坦蕩, 講得流暢,講得理直氣壯。可以說,曹操這個傢伙,就連撒起謊來,都是大氣磅礴的謊。
4、寬容。
曹操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但也是一個寬巨集大量的人。很多與他為敵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過了。
魏種,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張邈反叛時,許多人倒戈跟隨了張邈,曹操卻十分自信地說:只有魏種是不會背叛我的。誰知魏種也跟著張邈跑了,氣得曹操咬牙切齒:好你個魏種!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饒不得你!但當魏種果然被俘時,曹操卻嘆了一口氣說:魏種是個人才啊!又任命他去當河內太守。畢湛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被張邈扣押,曹操便對他說:令堂大人在張邈那裡,你還是到他那裡去吧!畢湛跪下磕頭,說自己沒有異心,感動得曹操流下眼淚。誰知畢湛一轉身連招呼都沒打一個,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張邈。後來,畢湛被俘,大家都認為他這回必死無疑。誰知曹操卻說:盡孝的人能不盡忠嗎?這正是我的到處要找的人啊!不僅不治畢湛的罪,還讓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魯國相。這兩件事,都記載在《三國志武帝紀》正文,也應該可信。
甚至對於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曹操也很看重當年的情誼。陳宮和曹操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曹操出任兗州牧,就是陳宮的功勞。後來陳宮死心塌地地幫呂布打曹操,被俘以後,也死不肯投降。曹操便叫著他的字說:公臺,你死了不要緊,你的老母親可怎麼辦呀!陳宮長嘆一聲說:陳某聽說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是死是活,全在明公您了。曹操又問: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呢?陳宮又說:我聽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後,老婆孩子是死是活,也由者明公看著 辦了。說完,頭也不回,昂首就刑。曹操流著眼淚,為他送行。陳宮死後,曹操贍養了他的老母,還幫著把他女兒嫁了,對他們家比當初是朋友時還要好。《三國志》裡面,沒有陳宮的傳,這是記載在《呂布傳》裡的。裴松之注引《典略》,則說得更詳細。
5、英雄無奈是多情
曹操是兒女情長的人。曹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因此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據《三國志后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臨終前還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惟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便由沒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撫育,丁夫人也視為己出。後來曹昂陣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又常常哭著罵著數落曹操:把我兒子殺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煩,便把她打發回了孃家,因此去世前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曹操還是做過努力的。他親自到丁夫人孃家去接她,丁夫人卻坐在織布機前織她的布,動都不動,理都不理。曹操便撫著她的背,很溫柔地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門外,又回過頭來問: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還是不理他。曹操沒有辦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氣之暴躁,為人之凶狠,做到這一步已很不簡單。何況曹操還讓丁夫人改嫁,不讓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
6、改革家
曹操和諸葛亮一樣,既是新秩序的建設者,又是舊制度的改革者。范文瀾先生《中國通史》說,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
在我看來,曹操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於他要建立一種新的秩序。這個新秩序從階級關係講,是庶族的;從意識形態講,是法家的。因此,它和曹操這個人一樣,也是要打折扣的。因為歷史證明,最適合帝國的統治階級,就是庶族地主;最適合帝國的意識形態,卻不是法家思想。隋唐以後的政治路線,既不是袁紹的“士族儒家”,也不是曹操的“庶族法家”,而是“庶族儒家”。但這隻能在經過了魏晉南北朝369年試錯之後才能實現,以司馬家族為代表的士族政權也有歷史的必然。曹操既超前又失誤,豈能不敗?
7、古今罕見的曠世奇才
千百年來,曹操可能是被議論最多的歷史人物之一,至今仍然有人為他爭論不休,可謂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但是,沒有一個人質疑曹操的才幹。
曹操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大軍事家。曹操的兵法韜略,堪比韓信、白起,故有“談兵者無過孫武,用兵者無過韓信、曹公”之說(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且自創兵法,寫下《孟德新書》,批註《孫子兵法》,可謂文武兼備,理論結合實戰。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謀略家、文學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吒風雲、臨險不驚的軍事才幹,氣壯山河、捨我其誰的政治抱負,直抒情懷、氣魄雄偉的詩詞文賦等等,千古以來,除了毛澤東之外,少有其匹。
即便是不喜歡曹操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認“曹公兵機智算,殆難與敵,故能肇跡開基,居中作相,實有英雄之才矣”(虞世南語。見《唐文拾遺》卷十三);即使是他的敵人諸葛亮、劉備也不得不說“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先帝每稱操為能”(見《出師表》);而偉大領袖毛澤東更是坦言:“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魯迅先生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8、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人才
《三國志》評價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後人譽其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雙全、文藝兼亥之人。曹操的才能多種多樣,《三國志》記載“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及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除了是文學大師,曹操還是一代書法家,在音樂上也是造詣極深。
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無不讚其書作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漢朝末期,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南朝的書法評論家樑瘐肩在其《書品》中,把古代名人的書法作品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書法家兼評論家張玉灌,按歷代書法家的藝術成就,把它們劃分為神、妙、能三類:傑立特出者為神,運用精美者為妙,離俗不謬者為能;他在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的書法作品為妙品。由此看來,曹操的書法作品雖不能列為神品、上品,但在全國名書法家中是數得著的。按理說,他也是個書法大家。
張華《博物志》說:“恆譚、蔡邕善音樂,……太祖皆與埒能。”,這說明曹操所具有的音樂才能,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曹操喜愛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他喜愛的是何種音樂呢?據說他不喜歡呆扳、少變化的雅樂,而喜愛形式多變、活潑生動、各具特色的俗樂:即一人領唱,三人和唱,或一人吹管、一人彈弦,一人打節拍,同時主唱……“魏武帝尤好之”;這種清新、悅耳,搖曳多變的音樂,刺激了曹操的創作慾望。因而,“曹操創制了大量俗樂歌辭,成為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力寫作俗樂歌辭的文人詩人”。憑曹操的音樂才能及作歌辭的質與量,我們稱他為傑出的音樂家是當之無愧的!
曹操一生創作頗豐:明代胡應麟在《詩藪·雜編》中說:“自漢而下,文章之富,無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當首於此。” 據有關考證說,“後代流傳的曹操著作有十九種之多。”,“曹操創作的數量雄視一代,因而充分發揮了震爍、影響一代的作用”。
-
9 # 左史右經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並延續至清朝,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小編最佩服的是秦始皇做的幾大功績
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通過戰爭,不斷兼併東方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中國長期沿用下來。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四、奪取河套地區 防禦匈奴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發族,原先分佈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佔據了水草豐美聯社的河套地區,並不斷南下。北方各國的農業生產經常遭到破壞。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他們的首領稱為“單于”。
秦統一以後,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五、越族地區的開發 溝通水系
越族是中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佈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定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線起來。
六、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
10 # 書蟲跳跳糖
我覺得我最羨慕的歷史人物應該是五柳先生陶淵明吧。當然,並不是葉公好龍羨慕他的那種田園生活,而是羨慕他的灑脫,他的生活態度,他的真性情。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講:
陶淵明雖然出身宦官世家,但其實他幼時家境已然破敗。良好的出身給予他開拓眼界的機會,家境的敗落又使他能夠以另一種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他生活的晉代是一個門閥制度根深蒂固的時代,在那時,決定人們社會地位的從來都不是修養品格才能而是門第。鬱郁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這是對當時社會制度的無情批判和諷刺。生活在這個時代,滿腹經綸的陶淵明必然擁有著心比天高的志向,所以他為官,踐行了儒家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思想。但同時,他的高潔孤傲的品行,又使他無法與官場諸君同流合汙。所以,他離開了,回到了真正他熱愛的地方。歸隱田園的日子裡,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迴歸了最純淨的初心。我相信一個可以享年75歲高齡的人,他肯定是真正熱愛這樣子的生活的。
他可以我醉欲眠卿可去,真性情的面對所有的人,是真正的文人雅士。是的,不得不承認,在那時的陶淵明是不為主流社會所認同和尊重的,包括他的人,他的詩,但我想對他而言,這並不重要,他已經得到了他真正所想要的,並且一生都在其中徜徉。他的人,他的詩,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寫,他只是在表達自己,只是想寫而已。
想要並且得到並且沉迷,我想這是真正讓我們羨慕的地方吧。
-
11 # 歷史的波瀾壯闊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最羨慕的人物是汾陽王郭子儀!一生戎馬!到頭來善終!官至極致!位極人臣!皇帝不忌憚他!唐中期的郭子儀,他祖上世代文人,是士大夫家族,同樣也是“武一代”,是當時的武狀元。
當時,郭子儀雖是武狀元卻也沒有飛黃騰達,只是做了一個守邊疆小吏。直到公元755年,歷史上著名的 “安史之亂”爆發了。郭子儀臨危受命,一路從河東打到了河北,聯合當地的起義軍重創叛軍,自此威名響徹全國,拜為大將軍。
郭子儀一生共經過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皇帝,他一戰成名後,維護好國家安危20多年。他是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的人,並且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最被皇帝遵崇的人,他甚至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他去世時,德宗不顧公眾場合當場痛哭流涕,並且立即下詔追贈太師、諡“忠武”。
要知道,“忠武”這是中國曆朝歷代都是對武將最高的封號,郭子儀當之無愧,也知足矣。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但他不居功自傲,多次提出辭讓天下兵馬副元帥之職,唐代宗為了讓郭子儀盡忠為國,甚至晉升郭子儀為尚書令一職。因為唐太宗在即位前曾擔任過尚書令,此後臣下都不敢居此位,朝廷因此不設此職,其職權由尚書左、右僕射行使。唐代宗重設此職授予郭子儀,可見對郭子儀特別恩寵。但郭子儀對皇帝說:“自從太宗做過這個官職,以後都不再設定這個官職,雖然皇太子曾經做過此官,但微臣不適宜擔任。”堅決不肯接受任命,唐代宗只好作罷。
郭子儀深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功高震主的道理,摸透了皇帝提防功臣的猜疑之心,他始終忠心皇帝,招之即來,揮之既去,總是在朝廷需要時臨危受命,當叛亂平定後,他又急流勇退解散部屬,卸甲歸田。郭子儀沒有政治野心,居功不傲,不慕權位,聲望正隆時辭掉天下兵馬副元帥、尚書令等高官讓皇帝放心,如此忠心為國並能知進退的臣子,皇帝雖然有猜疑之心,但還是能夠給予郭子儀充分信任,放心使用。
對奸臣小人不計較,以德報怨
郭子儀屢立戰功,遭到了皇帝最寵幸的太監魚朝恩的嫉恨。原來魚朝恩做監軍時瞎指揮,還把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使他丟掉官職,但郭子儀並沒有抱怨,反而敬禮有加。後來當郭子儀大破吐蕃時,魚朝恩竟然派人挖毀了郭子儀父親的墓穴。郭子儀班師還朝,眾人擔心郭子儀一怒之下,一場血雨腥風不可避免。誰知當皇帝前來慰問時,郭子儀伏地大哭,說:“我在外帶兵打仗,士兵們不知破壞了別人多少墳墓,我也無法照顧周到,如今我父親的墳墓被人挖了,也許是報應,怪不得別人的。”沒有責怪和懷疑任何人的意思,郭子儀表明態度之後,“朝廷乃安”。正是郭子儀的大度包容,從而避免了一場流血衝突。魚朝恩感動之下請他赴宴,郭子儀手下將領都反對前往,眾人都認為魚朝恩有加害郭子儀之心,但郭子儀力排眾議,對他們說:“我是朝廷命官,沒有皇帝的旨意誰敢加害,他一個宦官要不了我的命;若是皇帝的旨意又怎能迴避逃得了呢?”於是他輕車簡從,從容赴宴。魚朝恩得知緣由後驚訝不已,嚎啕大哭,從此再不與郭子儀為敵,反而處處維護他。
自古奸臣小人難防,郭子儀知道皇帝身邊奸臣小人眾多,不能得罪,否則皇帝聽信他們的讒言,自己就無法報效國家,在父親墳墓被毀,別人都難以容忍的恥辱下,毅然以國家為重,並用寬廣的胸襟和大度包容之心感化了奸臣,使之不再與自己為敵,如此高風亮節,令奸臣小人都折服,天下人誰不敬仰?同為名將,李光弼和僕固懷恩卻不善與奸臣周旋,李光弼晚年為宦官程元振、魚朝恩等所讒抑鬱而終,病死軍營,年僅50多歲;僕固懷恩本來一家滿門忠烈,因被宦官陷害,背叛了朝廷,不久病死,令人惋惜。可見郭子儀善與奸臣小人打交道,才成就不世功勳,並能頤享天年。
-
12 # 泥鰍翻滾在泥裡
最羨慕的歷史人物是誰?
我最羨慕的人是范蠡。
第一個小目標:報個國仇唄
春秋後期,吳越爭霸,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征伐越國,身死。兒子吳王夫差繼位,重用伍子胥,兩年後再伐吳國,越王勾踐率5000餘眾被圍困於會稽山,其中就有范蠡。越王勾踐想拼死一搏,可以想到的結果就是勾踐身死,越國除名。范蠡勸勾踐投降,忍辱負重,接下來就是吳國為奴,感動夫差,歸國後臥薪嚐膽,用美人計、反間計等,最後滅了吳國,輔佐越王勾踐成為了春秋最後一個霸主。這中間范蠡功不可沒。
越王勾踐復國併成就霸業的過程中,除了范蠡還有一個功臣:文種。滅吳之後,越王勾踐說要和兩位共享國家。文種想留下來,范蠡告訴他,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勾踐可與患難不能共享富貴。文種沒聽,留了下來,然後就被勾踐送到底下去見先王,讓他幫著先王去報仇了。范蠡走了,傳奇繼續。
不當官就下海唄,一不小心成了鉅富
范蠡名聲太響了,所以化名為鴟夷子皮,他“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貴出賤取,很快就成了鉅富。富人嘛,會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他又覺得這樣不是什麼好事,就散盡家財。後面又成了鉅富,再次散盡家財,後來又又成了鉅富(要不要和我一起說我屮艸芔茻),又又散盡家財。三次散盡家財之後,他也老了,舉家搬到了菏澤定陶,自號陶朱公。當然,不例外一不小心又成了鉅富,而且稍微指導了一下別人,那人也發了財。陶朱公現在都成了財神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
我最羨慕他的來了,之所以放在最後說,是因為我不清楚這是不是真的,但是我願意相信這是真的,那就是范蠡從勾踐那裡走的時候帶走了一個人。對,你沒有猜錯,就是西施,與美人泛舟於西湖之上,哎呀,夫復何求。我就問哪個男人不羨慕。
-
13 # 歷史發酵罐
我最羨慕的歷史人物是毛澤東主席,他帶領著全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這是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如果沒有毛澤東主席,革命依然會成功,但是這個時間會被大大的推遲。他在危難關頭,獲得了紅軍的指揮權,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拯救了革命,拯救了新中國。
他痛恨貪官汙吏,始終心繫人民群眾。在封建社會的家天下時代,任何領導階級代表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毛澤東主席為我們創造了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不再受到剝削。
-
14 # 鼠跡世界史
我最羨慕的人是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
牛頓是近代科學的開創者,他的成就遍及力學、光學、經濟學、化學等多個領域,這些成就極大程度上的改變了人類世界。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數學上他與萊布尼茨共同發現了微積分定理,後世的一切科學研究都要使用這種數學工具,並且在他上學時就獨創了二項式定理。
回覆列表
沒明白周總理有什麼好羨慕的。
身為政府首腦,日理萬機,廢寢忘食,一天工作二十個小時,得了膀胱癌都沒法休息,一直工作到不能起身,這有什麼好羨慕的?
身為一國總理,住的是發黴舊房子,吃的是大灶飯,偶爾吃點梅乾菜扣肉還捨不得,祕書好心修了房子卻發火非要拆回去否則就不住,這有什麼好羨慕的?
身為黨和國家核心領導,政治局常委,沒有兒子女兒,活了一輩子只有五千塊存款,末了還全部捐給國家,這有什麼好羨慕的?
1958年,國家遭遇了空前的自然災害,在一次國務院召開的全體會議上,民政部彙報全國各地的災情。
周總理以往聽彙報,喜歡詢問、糾正、指導。這次他幾乎沒有插話,微微低著頭,靜靜地聽,間或胸脯起伏几下,又竭力控制住。他的神情肅穆沉重,眉頭蹙緊,彷彿籠罩在蝕骨的哀傷之中。
民政部從四川講到雲南,講到一些山區窮極了苦極了,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
這時,總理睫毛抖得厲害,兩道淚水從眼角順著蒼白的臉頰悄無聲息地淌下來,附在臉上默默地閃爍。他稍稍抬起一些頭,淚花迷離地望住會場,喉結使大勁抽動一下,沙啞地說出一聲:“看,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呵……”
總理啊,你太難了!
要說羨慕你身前受萬人景仰,人民愛戴;
羨慕你身後哀榮十里長街舉國上下億萬人送行;
羨慕你英名播世界百代流芳;
這已無濟於事,總理在天有靈,估計也只是笑笑。
有人寫對聯緬懷你:
事國先事民,周公吐哺;責己後責人,天下歸心。
無私無畏,無瑕無疵,無墓無碑無子女;有才有智,有勇有謀,有功有德有後人。
這一切,都換不回總理在這世上多留一日。只能換回一句:敬愛的周總理,人民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