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子雨summer
-
2 # 路之意
對於“希特勒”到底是不是“罪人”這個問題咱們只能從兩方面上來回答!對於“德國”希特勒是英雄,是偶像,是希特勒幫助德國走出困境,要是對待“受害方”呢?那肯定就是罪人了。他發動了戰爭,讓人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4月22日,柏林已被蘇聯紅軍包圍了3/4,這時希特勒才大夢初醒。他悲鳴道:“戰爭打敗了,我將留在柏林,只要時刻一到,我就用手槍結束我的生命。”“但同時他也痛罵中國人:“武裝部隊拋棄了我,我的將軍們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國沒能完成我給整個民族提出的任務。”
4月27日,整個柏林完全被蘇軍包圍起來。4月28日,希特勒的戰時盟友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擊隊抓獲槍決。同一天,希特勒又獲悉,他的副手希姆萊企圖同西方列強進行談判;至此,希特勒完全洩了氣,感到自己的未日已經來臨。他開始口授他的政治遺囑,但他仍然要痛罵猶太人,要求後繼者“必須竭盡全力恪守種族法律,無情地抵抗世界各民族的毒害者國際猶太集團。”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婦埃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接受洗禮。4月29日,蘇聯坦克向火車站附近的動物園推進。
4月30日,蘇軍經過激戰,終於攻佔了國會大廈。此時希特勒的總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內。下午3點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彈房間,開槍自殺。埃娃·布勞恩則與此同時吞下了毒藥。兩人的屍體被侍從用軍毯包上,抬至總理府的花園裡,澆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骨灰被埋進一個炮彈坑。
總結:仍舊有少部分人認為,他是德國近代乃至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不過這樣的聲音並不能蓋住眾人聲討的聲音,所以他是一個罪人,不管怎麼洗無法改變這個看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德國是個尊重歷史、是非分明的民族
-
3 # 文史漫談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一戰過後,德國戰敗,《凡爾賽條約》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訂。
這時候的德國滿目瘡痍,全國有六百萬人失業,而當時世界上失業總人數也不過兩千萬。麵包和牛奶成了昂貴的奢侈品,民眾們被強烈的恨意籠罩。
這時候,希特勒站出來了。
他說:
"國家本身已經已經成了最大的騙子和壞蛋!"
"撕毀凡爾賽條約!"
"我會讓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
這個時候的希特勒做錯了嗎?他是罪人嗎?
不!他不是!恰恰相反,他贏得了人民的選擇!
沙赫特(Hjalmar Schacht)在其回憶錄中客觀的寫到: “如果有德中國人會捱餓,就會有更多的希特勒。”丘吉爾曾寫到:“希特勒青年運動所掀起的火焰,是1918年日耳曼被擊敗後的復仇精神強烈而具體的體現。”
所以對於德中國人民來說他沒有罪,至少一開始沒有。
但是對於其他國家和人民呢?
他充分調動人民的情緒,主張向英法復仇。他屠殺猶太人,血債累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2/3,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1/3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蘇聯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手)
這些冷冰冰的資料之下,埋葬的都是鮮活的生命啊!
希特勒有罪嗎?
罪大惡極!!!
-
4 # 歷史漩渦裡的雜學家
在歷史面前",或者說如果有正確的歷史觀的情況下,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問題。我們去看待歷史的時候最容易陷入的,也是最不應該陷入的狀態就是“一刀切”。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情況,對任何歷史問題的回答本身都受其所處的立場的影響。當我們辨證的去看待問題時,才能從歷史中汲取真正有益於自己的部分,而不是被表面的歷史表現所引導,變成一個偏執狂。
希特勒對於民眾的承諾以及為之做出的努力,在當時德國所處的社會環境下並不能說是錯誤的,反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任何統治者在維繫自身統治時能夠從最基層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的話,那麼從民族立場上來說肯定是不會錯的。
希特勒錯誤的部分在於其狹隘的民族觀念,過激的處置民族問題的手段,反人性的命令以及最關鍵最主要的部分——“失敗”。
所以就這個問題來說,進行簡單的因果剝離就會發現,是否給民眾有益的承諾併為之努力和其後來的行為使自己成為大部分人類的罪犯這二者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絡。
以上。
-
5 # 雷叔七號
單從這一句話來說,他不是罪人。
世界就是這麼現實,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他打勝了,那他就是世界的偉人和功臣,他打輸了,那他就是個罪人,世界上的人和事就是這樣:勝者為王,敗者寇!
因此,德國會同意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有人說他想佔領地球,有點荒謬,佔領歐洲則很有可能。當時來講,英國和蘇聯他是肯定要打的,上面說了,這個樑子早已結下了,但這兩個國家確實是硬骨頭,不管是輿論還是持久戰,德國是玩不過的,所以希特勒最喜歡閃電戰,結果戰敗了肯定要給他安個帽子,越大越好。
-
6 # 陳逸凡3
把一小部分人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而且是血淋淋的痛苦上。給全世界大多數人帶來了災難性的危害。罪人是確定無疑的。而且是反人類極端可惡的罪人。
-
7 # 逆水行舟負重致遠
哈哈哈,不禁讓我想起林語堂的屌賦一文,其中有一句,遇妻妾則無禮,於子孫則有益。非常貼切,希特勒,不就是個屌人嗎?如果他不打戰,說他不是德國的民族英雄,我想誰都不信,但是,他打了,還把舉國都投入了地獄之中,他不是罪人誰是罪人?
-
8 # 噼裡啪啦的小螞蚱
希特勒,一個時代的巔峰,假如沒有在蘇聯失利,可能現在帶頭大哥就是德中國人,而且,所謂的軍事強國,和巔峰時刻,可以看看當時的德國都做了什麼
-
9 # 普天藍
對世界人民來說他是個大罪人!因為希特勒把德國的幸福建立在別國的痛苦之上!那麼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別國聯合起來一起把德國揍扁!歷史的結局也正是如此!
-
10 # 光明右使8787
他只是想讓老百姓為他賣命而已。任何一個發動戰爭的政治家都是歷史的罪人,他的成就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戰爭是反人類的。
回覆列表
這一句承諾本身就是有罪的。
在一戰過後,應該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這一點,讓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看似很簡單的承諾,但卻與德國當時的工業水平、生產力相矛盾。
一戰後德國無力支撐最基本的政府職能,更何況提供給民眾更高生活水平一戰過後,凡爾賽和約下的世界秩序明顯是不利於德國的,隨之而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導致當時的德國政府向外界宣佈無力支付賠償款。而我們都明白,不支付賠償款,意味著將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美國與其他戰勝國喜出望外,立即制定了楊格計劃,藉此向德國進行經濟滲透。楊格計劃一經公開,在德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經濟部部長沙赫特當場反對政府簽訂楊格計劃,但是魏瑪政府仍然堅持楊格計劃,德國民眾以及左翼引起了騷亂,沙赫特辭職。
這個時候,希特勒看見這個機會,憑藉著“反資本主義”的口號獲得了大量的支援,所以他向民眾許諾:“讓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並且以此為由,實行了希特勒政府的經濟政策。
希特勒的經濟奇蹟,牛奶與麵包背後的累累血債希特勒的經濟奇蹟分為三部分:
希特勒重新任命沙赫特為經濟部部長,沙赫特向美國華爾街申請了貸款,大力發展軍工業與基礎建設,並且沙赫特遊說英美,拉來了一大群投資人。而這些訂單一大部分來自蘇聯,蘇聯與德國一拍即合,這對日後的宿敵在一戰後展開了廣泛的合作。希特勒政府發行了國債——梅福票。梅福票期限僅有5年,而且不能用於外匯,這導致德國民眾在此之後的長時間內大多是以物易物,而且這筆錢是透支的五年後的錢,等於是向民眾借的錢,而五年後就是期限。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掠奪他們的財富。由於猶太人的高教育水平,德國當時大多數資本家都是猶太人,而希特勒就盯上了這筆錢。事實上,不管是誰擁有這筆錢他都會弄種族滅絕式的屠殺,即使是日耳曼人,也許他也要說他們是敗類。結語希特勒在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之後,不僅僅讓家家戶戶都有面包吃,他還最早修建了覆蓋全德國的鐵路網路,從吃穿住行到國家工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事實上,這樣的光景,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5年後梅福票到期,德國就要破產,整個德國將陷入更大的黑暗,遠比一戰的後果嚴重。因為這些景象都是短期利益,可以說鼠目寸光。軍工行業的紅利會隨著蘇聯軍工行業的完善而失去;梅福票一次性帶來的錢足以讓國家財政復甦,可那是透支未來的錢,五年後還不上,整個德國都要崩潰,從農業到工業,從民眾到元首,梅福票直接導致了希特勒發動戰爭,以此掠奪他國財富填補空缺;屠殺猶太人更是短視的表現,這直接導致德國金融行業的崩塌。
希特勒小小的一句承諾事實上逼得他不得不發動戰爭,不得不進行種族滅絕式的屠殺,希特勒當然是罪人,而且是歷史上有數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