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然不同的兩種性質。只是,一種物質可以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優先體現或者說更多體現哪一種,需要區別對待。氧化還原反應當中,物質存在化合價的變化,也就是電子得失,而一般的酸鹼反應或水解反應當中當中,不存在電子得失的問題。或者如果是和金屬反應產生氫氣,那也是氫離子的作用,如果是產生二氧化硫,那就是硫的氧化性。以中國普遍學習的高中化學來說,酸指的是在水中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物質,酸性則是指某種物質溶於水中電離或水解出氫離子的能力。高中化學是不考慮其他溶劑的,就本人高中時期是如此的。也就是說酸性看的是同等初始物質濃度下溶於水之後,產生的氫離子濃度。而氧化劑,指的是氧化還原反應當中得到電子的反應物,在高中階段,不考慮競賽學生的話,應該是沒有衡量物質氧化性的定量標準。題主疑惑的,應該就是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怎麼表現,或者說,硫酸電離出的氫離子和硫酸當中的+6價硫,哪個優先作用。硫酸可以顯示出氧化性的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稀溶液中可以出現的氫離子,一部分是硫元素,在稀的水溶液中+6價硫非常穩定因而無法顯示出氧化性,而濃硫酸當中氫離子幾乎不存在,硫的濃度則變得很高,因而只表現氧化性不表現酸性,這就是高中階段的認識。而硝酸,因為+5價氮在酸性條件下氧化性太強,只要有一點氫離子它都會比氫離子的氧化性更強一些,因而硝酸無論是什麼濃度,在高中階段都不會和金屬反應產生氫氣。事實上,硫酸的問題比較複雜。題主知道硫酸和水混溶,而濃硫酸當中水極少,同時硫酸吸水能力很強,實際上濃硫酸當中幾乎沒有遊離的水分子,濃硫酸不能按照水溶液進行處理。在高中階段,濃硫酸在高中學過的反應裡都不體現酸性,但教科書也絕不會說濃硫酸沒有酸性,只是不體現酸性,或者說不需要在高中階段讓大家理解它是怎麼產生酸性的。事實上在本科階段的無機化學中,酸的定義相比於高中發生了顯著的區別。定義變得更加廣泛,但是同時也更復雜,且更不容易量化了,不像高中階段一個電離常數就可以衡量酸的酸性。。主要是以下幾點1. 酸的定義不僅限於水溶液,而是擴充套件到了非水溶液,甚至非溶液體系,水的存在對於酸鹼反應以及酸性的衡量都不是必需的。2. 酸鹼反應不再侷限於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之間的反應,而是孤對電子受體和供體之間的反應。基於以上兩點,強酸在水溶液中的所謂電離,實際上是強酸和水的酸鹼反應,水作為一種鹼給出自己的孤對電子,接受了酸的質子,反應形成酸根離子和水合氫離子。水溶液中存在的所謂強酸只有一種,水合氫離子,強酸分子在與水完全反應後一律不存在了,硫酸鹽酸鹽酸高氯酸通通沒有。強酸的酸性在水中無法被區分,被拉平了,這個在本科基礎化學裡被稱為拉平效應。類似地,高中階段的強鹼也是。也就是說,強酸的酸性,都強於水合氫離子,它才是高中階段的最強酸,是強酸和水反應的產物,強酸制弱酸的道理還是一樣的。而在濃硫酸當中,水極少,主要存在的物種是硫酸,硫酸和水一樣,也會發生自身電離,生成弱鹼硫酸氫根陰離子,以及一種超強酸,氫化硫酸陽離子!可想而知,它的酸性遠遠超過硫酸本身,而硫酸的酸性就已經高於高中階段的最強酸了。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即便濃硫酸當中有水,水也會完全被硫酸反應掉,生成氫離子,只是因為水太少,這時氫離子的含量反而不如稀硫酸,但實質上氫離子在濃硫酸這個複雜混合物之中,並不是體現酸性的主要物質了。在基於水溶液的高中階段,濃硫酸自然沒法體現酸性。這是因為,高中階段對於酸的定義,本身就有很大的侷限性。事實上硫酸的強大吸水性乃至脫水性,也是其超強酸性的一個體現,只要存在少量水就會和硫酸反應,哪怕是多羥基化合物中的羥基和氫也能按照水的比例脫去。如果考慮濃度,硫酸的氧化性其實是一般的水平,但架不住人家結構穩定因此濃度可以特別高,這樣就有了一定強度的氧化性,可以把溴單質都置換出來。但是相比之下,硫酸還是體現酸性的場合更多一些,冷的濃硫酸基本上很難體現氧化性。
截然不同的兩種性質。只是,一種物質可以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優先體現或者說更多體現哪一種,需要區別對待。氧化還原反應當中,物質存在化合價的變化,也就是電子得失,而一般的酸鹼反應或水解反應當中當中,不存在電子得失的問題。或者如果是和金屬反應產生氫氣,那也是氫離子的作用,如果是產生二氧化硫,那就是硫的氧化性。以中國普遍學習的高中化學來說,酸指的是在水中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物質,酸性則是指某種物質溶於水中電離或水解出氫離子的能力。高中化學是不考慮其他溶劑的,就本人高中時期是如此的。也就是說酸性看的是同等初始物質濃度下溶於水之後,產生的氫離子濃度。而氧化劑,指的是氧化還原反應當中得到電子的反應物,在高中階段,不考慮競賽學生的話,應該是沒有衡量物質氧化性的定量標準。題主疑惑的,應該就是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怎麼表現,或者說,硫酸電離出的氫離子和硫酸當中的+6價硫,哪個優先作用。硫酸可以顯示出氧化性的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稀溶液中可以出現的氫離子,一部分是硫元素,在稀的水溶液中+6價硫非常穩定因而無法顯示出氧化性,而濃硫酸當中氫離子幾乎不存在,硫的濃度則變得很高,因而只表現氧化性不表現酸性,這就是高中階段的認識。而硝酸,因為+5價氮在酸性條件下氧化性太強,只要有一點氫離子它都會比氫離子的氧化性更強一些,因而硝酸無論是什麼濃度,在高中階段都不會和金屬反應產生氫氣。事實上,硫酸的問題比較複雜。題主知道硫酸和水混溶,而濃硫酸當中水極少,同時硫酸吸水能力很強,實際上濃硫酸當中幾乎沒有遊離的水分子,濃硫酸不能按照水溶液進行處理。在高中階段,濃硫酸在高中學過的反應裡都不體現酸性,但教科書也絕不會說濃硫酸沒有酸性,只是不體現酸性,或者說不需要在高中階段讓大家理解它是怎麼產生酸性的。事實上在本科階段的無機化學中,酸的定義相比於高中發生了顯著的區別。定義變得更加廣泛,但是同時也更復雜,且更不容易量化了,不像高中階段一個電離常數就可以衡量酸的酸性。。主要是以下幾點1. 酸的定義不僅限於水溶液,而是擴充套件到了非水溶液,甚至非溶液體系,水的存在對於酸鹼反應以及酸性的衡量都不是必需的。2. 酸鹼反應不再侷限於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之間的反應,而是孤對電子受體和供體之間的反應。基於以上兩點,強酸在水溶液中的所謂電離,實際上是強酸和水的酸鹼反應,水作為一種鹼給出自己的孤對電子,接受了酸的質子,反應形成酸根離子和水合氫離子。水溶液中存在的所謂強酸只有一種,水合氫離子,強酸分子在與水完全反應後一律不存在了,硫酸鹽酸鹽酸高氯酸通通沒有。強酸的酸性在水中無法被區分,被拉平了,這個在本科基礎化學裡被稱為拉平效應。類似地,高中階段的強鹼也是。也就是說,強酸的酸性,都強於水合氫離子,它才是高中階段的最強酸,是強酸和水反應的產物,強酸制弱酸的道理還是一樣的。而在濃硫酸當中,水極少,主要存在的物種是硫酸,硫酸和水一樣,也會發生自身電離,生成弱鹼硫酸氫根陰離子,以及一種超強酸,氫化硫酸陽離子!可想而知,它的酸性遠遠超過硫酸本身,而硫酸的酸性就已經高於高中階段的最強酸了。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即便濃硫酸當中有水,水也會完全被硫酸反應掉,生成氫離子,只是因為水太少,這時氫離子的含量反而不如稀硫酸,但實質上氫離子在濃硫酸這個複雜混合物之中,並不是體現酸性的主要物質了。在基於水溶液的高中階段,濃硫酸自然沒法體現酸性。這是因為,高中階段對於酸的定義,本身就有很大的侷限性。事實上硫酸的強大吸水性乃至脫水性,也是其超強酸性的一個體現,只要存在少量水就會和硫酸反應,哪怕是多羥基化合物中的羥基和氫也能按照水的比例脫去。如果考慮濃度,硫酸的氧化性其實是一般的水平,但架不住人家結構穩定因此濃度可以特別高,這樣就有了一定強度的氧化性,可以把溴單質都置換出來。但是相比之下,硫酸還是體現酸性的場合更多一些,冷的濃硫酸基本上很難體現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