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紅手機維修
-
2 # 平凡科技
建議由財報入手,從產品突破,通過諮詢公司的報告深入。幾年前轉行網際網路,上面是我的一些經驗。
從行業前幾名公司財報切入上市公司對財報都是有硬性要求的,每個公司的財報對每個公司的產品、行業風險都有明確的說明,並且這些都是專業的人員撰寫完成的。比如可以拿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的年度財報入手。
這些財報的前面幾部分,不用看財務報表那塊,就看介紹那幾部分,可以當成科普來看。看完之後,我覺得會對整個行業有個基礎的認識。說實話,很多研發看自己公司的報表,有時候也會被驚訝道,因為公司的業務比你想象的要多。
作為普通使用者,一般都會使用。但要深入了解,你的想想,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只要是To C的,都會注重GMV, 提到GMV, 必定注重使用者體驗。這麼多研發、產品經理等,整個APP的設計,背後必然是演算法、產品、UI等等千錘百煉的結果。頁面流程為何這麼設計,都是有背後深層次原因的。
嘗試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看待問題,假設你是這個公司的產品經理,這個 APP會如何設計。
從諮詢公司的報告深入了解很多諮詢公司,會聯合企業的戰略規劃部門釋出一些報告或白皮書,比如公司的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這些報告,都會緊跟著市場、行業的趨勢,有更加深入、專業的分析。比如之前有份報告指出,人口紅利消失,未來趨勢是依靠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靠更精細的運營,來提高收入。
應該怎樣去了解一個行業? 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了解?
1.什麼是行業?什麼是產業?兩者有什麼區別?
答:按照定義來說,產業應該是按照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要求整合起來的行業群體。通俗的說法就是,行業是社會分工後細化的一類工作,能以此為生,但可能行業規模和運作方式不能大批量的延伸。產業則是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大規模的開拓市場拓展商業機會。
之所以討論一下產業和行業的區別,是因為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潮下,行業的邏輯已經逐步在用產業的方式推進。所以,有了這個大前提,就能把很多商業的問題討論清楚。所以,後面對行業的討論,都是在產業的模式下討論。對於那種米上雕子、火車站帶路的買賣,只能是個小眾的行業。研究起來價值有限。
2.一個產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引數?從哪些角度去了解?
答:我們在學習化學的時候,常常會研究他的一些通用效能。比如金屬,我們會研究他的導熱性、燃點、導電性、顏色……所以,涉及到一個產業,也會有類似的一些引數,依照我個人的理解。可以從下面的幾個角度去了解,這幾個角度中也對應了一個產業應有的引數。
按照麥肯錫的戰略研究來看,一個行業比較常見的分析方法是PEST 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競爭者分析等等。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個人不是很推崇。我覺得從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暢銷書《營銷管理:分析、規劃與控制》提出的4Ps為核心的營銷組合方法把我們對一個產業的理解盡收眼底,也把前面的幾個戰略分析能夠盡收眼底。即:產品(Product)、價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銷(Promotion)。下面我來細細拆分。
首先說產品。說到產品,要倒退一步說說研發,當前中國的研發還是集中在高校和部分有實力的企業中,相比美國的企業主導研發而言,中國的研發還是處於一種和市場脫節的狀態下,應用性不夠好,多數為了那國家課題而製作很多不必要的創新。而好的應用性研發很稀缺,以我聽說中科院的一個分所最近出售的石墨烯生產技術為例,最終成交額以億為單位,這樣招人待見、高金額的例子幾乎是鳳毛麟角。可見,招市場青睞的技術不是那麼容易被高校製造出來。說完研發,就是產品在理論研究後如何被工業化生產出來,一個生產過程就會涉及到工業技術路線的問題。比如環保行業的除塵,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有電除塵、也可以由布袋除塵。選哪個,為什麼選,就成了一個企業的產品特色。選定了工業技術路線就會有工程實現方式,把前面的原理和技術路線變成工程可操作的現實。而最要命的是,有的產品永遠是非標準化的,耐克鞋沒法像可口可樂一次就一個模子;而一些道路橋樑的建設則是全國各地都沒個重樣的,這些都會影響到產品的特性。
因此,一個產品的研究就涉及到了產品的基礎生產原理、工業技術路線、工程實現方式、標準化程度以及上游供應商,以上種種形成了一個產品的特性,也決定了後面的定價、營銷。順便說下,很多時候服務也是無形的產品,懶得打字就不細說了。
其次說價格。一個產品的特性其實就融合了很多價格的基礎。一般來說,咱們做一個產業不能虧本吧。以我熟悉的水務領域,是典型的國家規定“保本微利”行業。也就是說你不能多掙錢 。而北京的公交以四毛錢的絕對低廉,成就了一個公益性行業的美譽。除了產業特性和政策的影響外,供求關係也是絕對的影響,最近火熱的藝術品投資市場,張大千等名家的畫以足夠的不可再生稀缺性獲得了定價話語權。而在競爭性領域,華為這樣的企業會把某個優勢產品的價格拉到低利潤,藉此打垮競爭對手。總之,價格凝結了商業的很多內涵,也反映了很多產業的特性。
因此,一個產品價格的定製涉及到了供求關係、產業特性、成本基礎、政策影響、企業策略。
第三說渠道。渠道是客戶買單和了解產品的基礎。商業上有句話說,用渠道掙錢是一毛一毛的掙錢;用勞動力掙錢是一分一分的掙錢;用資本掙錢是一塊一塊的掙錢。寫到這裡,發現我們還在用一分一分掙錢,實在是讓人倍感淒涼。不過還是要振作精神把字碼完,別浪費了前面的一群漢子(漢字)。
建設渠道有很多方式,像沃爾瑪這樣的渠道,像蘋果體驗店這樣的渠道,也有進批發市場的渠道,還有的產品,像第一財經日報,天然就是渠道。我聽過一個故事,說某服裝品牌全國建立了500家店,但是不怎麼贏利,就把這個渠道網路賣掉了,就弄來了N個億。可見沒有渠道就沒有產業的規模。
因此渠道的引數應該包括渠道品質、渠道體量、渠道管控、渠道維護成本等等。
最後說說促銷。到目前為止看到的促銷內容,大家都多是理解為逛超市的時候搞個免費品嚐、免費試用、半價促銷、買二贈一……但是促銷的精髓不在這種讓利刺激上,而在刺激消費衝動上。注意,少了讓利兩個字內涵就大多了。如此說來,品牌影響力、回扣、迎合政績等都是良好的促銷方式。具體的,如果您有興趣,我們可以細細用案例再交流。
因此,促銷的引數應該包含品牌形象、公關手法、價格聯動、賣點買點等等。好吧,以我的理解,各行各業都是從上面的四個角度去切入和理解。成為我們了解一個產業的思考模型和引數庫。
3.那麼,我們該如何切入一個行業去了解他呢?
答:第一位的是人。一個社會是人構成的,產業只是以經濟和服務特性類似為紐帶的一類人。以擒賊先擒王的思路看,就涉及到了政策制定者、技術專家、營銷大師、生產能手、大客戶等。不同的行業這些人散落的點不同。以GIS行業為例,政策制定者多在國土資源部、測繪地理資訊局、交通部等;技術專家多在ESRI大外企、設計院、高等院校等地;營銷大師和生產能手多在設計院和優質企業;大客戶多是要找那些對產品購買有決策權的人。至於去哪裡找到並熟悉這些人,我想展會、沙龍、產品釋出會、他們上班的單位、資訊產品、論文、行研都是很好的渠道。
說完了人,其次才是事兒。也就是前面說的4Ps裡面的各個環節,拆開了,揉碎了,挖深了的了解。對比不同的技術、渠道、客戶等每個環節。用不了多久就能變成一個行業專家。
最後,我用一個小故事結尾吧。當年福特造汽車,還不是流水線生產,這個靈感來自於老福特參觀了屠宰牛的工廠,發現一步一個工作,讓效率最大化了,於是汽車工業就帶來了流水線的生產。可見,對一個行業的研究和了解是一個開發的過程,跨行業的創新常常能給一個行業一次洗牌的機會。
就像馬雲和他的淘寶,讓多少小城市的服裝城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