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菇涼耶

    多年前,在一次電視訪談中,不記得是訪談詞作者還是曲作者,被問及這首歌的創作動機時,作者回答的大意是說,他真在喀什葛爾的街上,突然看到一個帶著面紗的美女,那種驚豔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首歌的動機以及感覺就來自於那一剎那的審美激動。

    這是一首經典的男高音作品,看了一下網上記錄的譜子,感覺調都不太合適。至今,在聲樂教材上沒有看到這首作品的收錄(也許是自己孤陋寡聞)。我們的很多教材永遠都是滯後於現實的。雖然很多年來一直惦記著這首歌,在自己的男聲聲樂審美記憶中,一搜索,這首歌就會跳出來。這一方面是源於自己對於新疆風格的作品的偏好,另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的那一次訪談給我的想象。那種男性看美女時的剎那,成就了一首動人的藝術作品,很浪漫,很傳奇,很符合我們對於藝術創作動機的想象。

    事實上,每一首作品都有一個故事或者一個事件,不管是有情節的還是沒有情節的。聲樂作品,尤其是藝術歌曲在把握瞬間情緒和情感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是源於形式結構的短小;另一方面是歌曲的歌詞有一種讓情緒和情感具象化的作用,聽者容易把握和感知,讓音樂審美的門檻降低,但是又能夠獲得音樂審美獨特的體驗。我們說出的情感總是過於直白,寫出的情感總是過於虛幻,只有唱出的情感讓人們覺得真是實在,而且,表達的更加到位。這是聲樂流行或者具有欣賞大眾化的基礎。

    影片是錄音,因此聽起來有自如輕鬆的美,但是缺乏心動和激。只要是上臺演唱過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看別人表演還是自己表演,現場真唱和錄音感覺是不完全不一樣的。在臺上更加投入忘情用心,而那種投入和專注和忘我正是撥動欣賞著審美心理的手指。在我的審美評價中,戴玉強的高音是不太適合唱這種突發於幻想和驚豔的藝術歌曲的。這歌聽起來像贊歌,但是實際上唱成情歌的處理會讓樂境更加美不勝收。戴玉強的嗓音過於戲劇了。如果是一個柔美的抒情男高音演唱我認為效果會更好。不能因為是用新疆風格的旋律特點寫作的藝術歌曲,就唱的民族味十足。也許他是為了突出民族風格才吧嗓子唱的又響又亮吧,目前沒有聽到過純美聲抒情男高音演繹的版本,估計也沒有。總之,這首歌在我的審美世界裡不應該是這樣演繹的。

    我們那麼多優秀的歌者,在媒體上能聽到的卻少之又少,好的藝術歌曲也只有在比賽的時候能聽到一些,但是比賽選手們為了保險和拿高分,都會選擇比較保守且具有技術難度的保留曲目,這種為演出創作的藝術歌曲如果沒有技術上的高難度的話,一般不會被選擇。而演出的曲目技術性又不需要太高,否則大眾接受會有些困難。因此,只能在音樂廳的一些專場音樂會中會聽到一些。通常媒體上的聲樂演唱不是為會議演出就是為某個主題服務。審美性往往被逼到藝術的最底部甚至跟根本看不到。流行歌曲在這一點上倒是比較好,什麼樣的作品都有出道的可能性。

    目前,無論是網路還是電視,(除了央視音樂臺偶爾推出的藝術歌曲)基本已讓位給了流行歌曲,要賣錢嘛,只能迎合大眾。不過話又說回來,美聲藝術歌曲本來就是小眾藝術,我們不可能讓一個社會的大眾具有少數人的審美情懷。可是然而,大眾俗世的審美需要和情感流通總歸不是人類應該追求的方向吧?作為人,總要向著某些抽象而更能拓展精神世界的審美層面前行吧?我們的國家,藝術家,學校,為這些這樣的前行在努力嗎?目前至少沒看到。

    還好,文化部每年春節還算推出一臺藝術水準相對高和純的晚會。不過,這對於一個需要普及藝術歌曲的國家來說,杯水車薪都算不上。雖然也有藝術歌曲進入大學校園的義演活動,但是這對於提升青年人的聲樂審美素養沒有實質性意義。因為不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風一樣,吹過就完了,交響樂的普及也一樣。

    什麼時候,我們的每一個城市都有免費的音樂廳,讓大家隨時能夠有機會聆聽到在大街上,商業街聽不到的聲音藝術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多少人怕努力成為泡影而無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