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狼99011223

    古代,無錫一代森林茂密,有許多野獸出沒。其中一種野獸名叫“年”,白天吃太陽,晚上吞月亮,吃了之後一段時間又吐出來,搞得白天黑夜不分,人們的生活全被搞亂了。這還不算,“年”還吃家畜和人。人間被“年”整慘了,上天於是派“沙孩兒”下來收拾“年”。

      沙孩兒見到了“年”,只是大笑。“年”覺得奇怪,這個孩子竟然不怕我,但很快知道,人家沙孩子能力強很多。三次大笑後,沙孩兒就把“年”收拾了。並且“年”也變小了,成為沙孩兒懷裡的寵物。

      沙孩兒又被稱為“阿福”。阿福的故事故事在無錫廣為人知,它最重要的載體是惠山泥人中的大阿福。阿福的造型永遠是笑嘻嘻的,臉蛋可愛的很,身體胖胖的又很結實。阿福是惠山泥人中非常傳統的造型,她原本是女孩的外形,在清末民初出現了男孩造型的阿福,組成了一對阿福阿喜。

      不過阿福泥塑卻不同於佛像,它不會被供奉起來,只是當作一種擺件放在居室之內。喻湘蓮說,阿福永遠笑眯眯的,這種笑能夠感化人,告訴人們要微笑地面對生活。

      中國有許多神話傳說,都是人間有難,上天派神來幫忙。常見的神話或傳說的邏輯是,人間有災難,往往是妖怪作孽,上天派人來幫助人間處理災難。然而阿福這個故事中,阿福對“年”的制服並沒有以一方消滅另一方為結果,而是將為惡的一方變成裡寵物。事實上,在中國那麼多的神話之中,鬥爭是無處不在的,而阿福故事的這個可愛的結局卻非常的罕見。

      惠山泥人,是江蘇無錫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之一,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無錫當地藝人取惠山東北坡山腳下離地面約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質細膩柔軟,搓而不紋,彎而不斷,幹而不裂,可塑性佳,適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豔,形態簡練而蜚聲中外,其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造型,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喻湘蓮大師在製作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採用惠山特有的一種土質細膩純淨,可塑性極佳的黑土捏製而成。製作工藝分為捏胚、彩繪、開相等幾部分。惠山泥人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壓、貼、鑲、劃、扳、插、推、揩、糊、裝等技藝。

      作為彩塑,彩繪技藝在整個泥人的工藝製作中佔有較高的比重,因而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在彩繪上遵循“從上到下,先淡後濃,先白後黑,頭髮最後”。“頭色不過四,身色勿過三”。“先開相,後裝花,描金帶彩在後頭”的原則,對用色用筆也要求很高,如“落筆如飛,厚薄均勻”,“直線要直,曲線要活”,"紅搭綠,一塊玉;青搭紫,一堆屎。"等等,足以證明彩繪比製坯繁雜多了。

    早起的惠山泥人阿福

    惠山泥人阿福阿喜

      明代紹興人張岱在《陶庵夢憶》裡記載:"無錫去縣北五里為銘山(錫山),進橋店在左岸,店精雅,賣泉酒、水壇、花缸、宜興罐、風爐、盆盅、泥人等貨",可見當時的泥人發展到一定水平了。

      清代徐柯在《清稗類鈔》記載:“高宗南巡,駕至無錫惠山,山下有王春林者,賣泥人鋪也,工作精妙,技藝萬端,至此命作泥人數盤,飾以錦片,金葉之類,進御之,大稱賞,賜錦甚豐。期物至光緒時,尚存頤和園佛香閣中,庚子之亂,為西人攜去矣。”可見無錫泥人在乾隆年間,技藝水平已非常成熟,作品達到相當完美的境界。當時的無錫人周鎬在他的《詠惠山泥美人》詩中呤道:“款款纖腰掌上珍,琅珏為骨水為神……”

      50年代成立了“無錫惠山泥人廠”,後來又建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館”。 2006年5月20日,惠山泥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無錫市的喻湘漣、王南仙為該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

    阿福阿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布閉殼龜冬天適合冬眠還是適合繼續在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