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2514108486

    稻盛和夫被世人稱讚為“日本經營之神”,這樣的說法估計太多人聽到過,一生創辦兩家世界500強,退隱商界13年,臨危受命拯救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一年多的時候扭虧為盈,創造了日本航空歷史上最大的收益。

    這樣的壯舉,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可以說是“神來之筆”。而稻盛和夫在成功拯救了日本航空公司之後,說了一句話:“即便是我離開了,日航依然可以正常執行。”

    有人說這是魄力,也有說成功了說什麼都是對的。但我覺得這是稻盛和夫的智慧和底氣。

    稻盛和夫在2001年,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和KDDI先後被評為世界500強之後,便宣佈退休,創業那麼多年也給他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退休後的他並沒有休息而是潛心研究哲學和佛學,也會給一些企業家講課。

    馬雲曾三次專程拜訪稻盛和夫,就是為了尋求解決企業的經營之道。

    任正非見過稻盛和夫之後評價稱:我們追趕不上他。

    最近重新看了稻盛和夫的書籍《幹法》、《心法》、《活法》真的又深一步理解了稻盛哲學,把握這三點內容,你不會混得太差。

    1、只有“自燃型”的人才會走向成功。

    稻盛和夫將人分為三類人,而他最推崇的一種就是“自燃型”的人,這類人普遍的事業心比較強,而且為了自己追求的目標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當稻盛和夫和他的員工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這樣說:“如果我們想成就事業,必須要成為一個自燃型的人。”

    稻盛和夫剛畢業時,沒有創辦自己的企業時,他也跟很多人一樣,每天抱怨,吐槽公司的制度,上班磨洋工,但後來他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好的藉口辭職,把所有的抱怨和不滿都拋之腦後,總之就是想要踏踏實實地幹事情。

    無巧不成書,他在無機化學瓷器方面嶄露頭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人的情緒和心智總是會受到當下實際情況的影響,所以他越幹越順,越有成績就心勁兒越大。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正向反饋嗎?

    做一個“自燃型”的人,無需他人鞭策,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出成績很快就會到來。

    2、丟掉責任和道義,任何人都不會獲得成功。

    認知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思維層面上的東西,說話的邏輯,思考問題的視角以及我們看待財富的態度。也可以統稱為我們說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吧。

    獲取財富之後就很輕鬆了嗎?當然不是,如何能夠將這個結果持續下去,長期經營才是一種智慧。這就提到了稻盛和夫說到了另外一種方式: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人生經營的結果。

    3、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人生經營的結果

    不難看出,稻盛和夫之所以會成就事業的巔峰,除了他“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一人生格言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人生座標——正確的思維方式。

    稻盛和夫貧寒的家境、坎坷的學業生涯促使他不斷思考:“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想要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和價值,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和能力?”在面對成功與失敗時,他也會不斷地反問自己。

    看到這裡時,我記得馬雲曾多次告誡年輕人:短暫的激情不值錢,長期的激情,持續的行動才能獲取財富。

    稻盛和夫在創辦企業的初期也陷入了困境,新員工鬧事兒,原本正常運營的公司卻被搞得一團糟,面對這種情況時,他也曾想過放棄,甚至選擇逃避。但最終為了道義和責任,更是為了自己打拼多年的成果不付諸東流。

    他頂住了巨大的壓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困境中,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一定是一道希望之光,為我們指引前行的方向。

    很多人,不僅僅是普通人就是一些企業家都在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更適用於個人。我最近閱讀就是這一套稻盛和夫的經典書籍《活法》、《心法》、《幹法》。

    這套書籍主要涵蓋了職業選擇、人生的意義、成功之道。可以說從個人立業到企業管理,再到人生修為,都囊括在裡面,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戰國時期大一統重要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