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鸚鵡平均壽命18年左右,最長可活20多年。 雞尾鸚鵡也叫玄鳳、高冠鸚鵡等。原產於澳洲等地。 雞尾鸚鵡體長約23~25釐米。嘴短、闊,前端具鉤。頭具淡黃色的冠羽。臉頰具橘黃色的圓形塊斑,翅膀上的覆羽白色。尾羽深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腳灰色。雄鳥臉頰斑的顏色深,雌鳥臉頰斑的顏色稍暗淡。雌鳥尾羽下側具黑色橫斑。 人工飼養的雞尾鸚鵡有灰色、花色和白色3個品種。 1.灰色雞尾鸚鵡全身體羽為青灰色,頭具淡黃色冠羽,嘴黑灰色,頭頂、前額、下頜至喉部均為淡黃色,臉頰具橘黃色圓形塊斑,上體、胸、腹為青灰色,兩翼外側覆羽為白色(也有的背部及翅膀上具白色塊斑),尾羽為黑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跗蹠、腳為黑灰色。 2.花色雞尾鸚鵡體羽為青灰色,全身具黃色斑塊。其它似灰色雞尾鸚鵡。 3.白色雞尾鸚鵡全身體羽為白色,頭具淡黃色羽冠,嘴為象牙白色。頭部、臉頰、下頜至上喉部均為淡黃色,臉頰具橘黃色圓形塊斑。跗蹠、腳為肉粉色。 野生的雞尾鸚鵡棲息於草原、樹林及農田中。喜小叢集活動。食物主要為植物果實種子,兼食植物嫩芽。繁殖期為8-12月。築巢於樹洞或巖洞中。每窩產卵4-7枚。卵呈白色。孵化主要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20天。由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雞尾鸚鵡體格健壯,抗病力強,耐粗飼料,較容易飼養和繁殖,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很少發生死亡現象。但要注意不要斷食、斷水,飼料不要太單一。作為觀賞鳥或馴鳥也可用鸚鵡架飼養。由於它善於攀緣,喜歡啃咬木質,雞尾鸚鵡的飼養應使用金屬籠,每對雞尾鸚鵡的繁殖籠大小為長60釐米、寬45釐米、高40釐米,棲槓宜選用硬木或硬樹枝,直徑2釐米左右。食水用具應結實、穩妥,,防止被咬壞或蹬翻。巢箱可用五合板製成封閉式的巢箱,大小為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16釐米,中間最好加一塊5釐米高的隔板,巢箱正面開一個6-7釐米的出入孔,內墊鋸末。沙盤最好用鐵皮托盤。水罐每天或隔大清洗1次,更換清潔飲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1次。沙盤每週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應每月消毒1次。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較大,要注意調節室溫,預防疾病的發生。冬季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應加強通風。飼料主要有穀子、黍子、稗子、稻穀、麻籽、葵花籽、雞蛋小米、油菜或其它青菜等。1·粒料搭配比例穀子40%,黍子20%,稻於10%,麻籽20%,葵花子10%,把幾種飼料混合均勻即可。2·雞蛋小米在配雞蛋小米時,應在每1千克小米中加2克食鹽和4~6克多種維生素、鈣粉和微量元素。幼鳥的性成熟期為8個月左右,此時即可參加繁殖。雞尾鸚鵡一年四季均繁殖,但夏季天氣最熱的7~8月份,也是鸚鵡換羽的季節,應把窩巢拿掉停止繁殖。如果不把窩巢拿掉,鸚鵡會繼續繁殖,由於天氣悶熱,孵化的蛋雖說發育得很好,但出雛率很低,會有相當部分的雛鳥憋死在蛋殼內,並使鸚鵡的換羽期推遲。這樣反而不如讓鸚鵡停止繁殖,待恢復體力換羽後,再掛窩巢進行繁殖,保持較高的出雛率,以提高經濟效益。雞尾鸚鵡全年可繁殖3~4窩,初產的鳥每窩可產3~4枚蛋,以後一般多為4~6枚,蛋呈白色,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後,雌鳥開始孵化。等雛鳥能吃食後可分籠飼養,這時雌鳥又開始下蛋繁殖了。在種鳥繁殖、孵化期間應注意環境的安定,儘量減少外界的干擾,不要移動鳥籠,儘量不去翻動鳥巢,以免驚動親鳥後棄巢,影響孵化和育雛。小鳥出殼後要注意室溫和食、水的充足,在繁殖期應補充無機鹽飼料和微量元素。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溼度45%~50%,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雞尾鸚鵡平均壽命18年左右,最長可活20多年。雞尾鸚鵡繁殖高峰期可達5~6年左右,以後繁殖率逐漸下降,為了對種鳥群進行提純復壯,應不斷更新種鳥。
雞尾鸚鵡平均壽命18年左右,最長可活20多年。 雞尾鸚鵡也叫玄鳳、高冠鸚鵡等。原產於澳洲等地。 雞尾鸚鵡體長約23~25釐米。嘴短、闊,前端具鉤。頭具淡黃色的冠羽。臉頰具橘黃色的圓形塊斑,翅膀上的覆羽白色。尾羽深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腳灰色。雄鳥臉頰斑的顏色深,雌鳥臉頰斑的顏色稍暗淡。雌鳥尾羽下側具黑色橫斑。 人工飼養的雞尾鸚鵡有灰色、花色和白色3個品種。 1.灰色雞尾鸚鵡全身體羽為青灰色,頭具淡黃色冠羽,嘴黑灰色,頭頂、前額、下頜至喉部均為淡黃色,臉頰具橘黃色圓形塊斑,上體、胸、腹為青灰色,兩翼外側覆羽為白色(也有的背部及翅膀上具白色塊斑),尾羽為黑灰色,中央尾羽特長。跗蹠、腳為黑灰色。 2.花色雞尾鸚鵡體羽為青灰色,全身具黃色斑塊。其它似灰色雞尾鸚鵡。 3.白色雞尾鸚鵡全身體羽為白色,頭具淡黃色羽冠,嘴為象牙白色。頭部、臉頰、下頜至上喉部均為淡黃色,臉頰具橘黃色圓形塊斑。跗蹠、腳為肉粉色。 野生的雞尾鸚鵡棲息於草原、樹林及農田中。喜小叢集活動。食物主要為植物果實種子,兼食植物嫩芽。繁殖期為8-12月。築巢於樹洞或巖洞中。每窩產卵4-7枚。卵呈白色。孵化主要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20天。由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雞尾鸚鵡體格健壯,抗病力強,耐粗飼料,較容易飼養和繁殖,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很少發生死亡現象。但要注意不要斷食、斷水,飼料不要太單一。作為觀賞鳥或馴鳥也可用鸚鵡架飼養。由於它善於攀緣,喜歡啃咬木質,雞尾鸚鵡的飼養應使用金屬籠,每對雞尾鸚鵡的繁殖籠大小為長60釐米、寬45釐米、高40釐米,棲槓宜選用硬木或硬樹枝,直徑2釐米左右。食水用具應結實、穩妥,,防止被咬壞或蹬翻。巢箱可用五合板製成封閉式的巢箱,大小為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16釐米,中間最好加一塊5釐米高的隔板,巢箱正面開一個6-7釐米的出入孔,內墊鋸末。沙盤最好用鐵皮托盤。水罐每天或隔大清洗1次,更換清潔飲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1次。沙盤每週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應每月消毒1次。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較大,要注意調節室溫,預防疾病的發生。冬季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應加強通風。飼料主要有穀子、黍子、稗子、稻穀、麻籽、葵花籽、雞蛋小米、油菜或其它青菜等。1·粒料搭配比例穀子40%,黍子20%,稻於10%,麻籽20%,葵花子10%,把幾種飼料混合均勻即可。2·雞蛋小米在配雞蛋小米時,應在每1千克小米中加2克食鹽和4~6克多種維生素、鈣粉和微量元素。幼鳥的性成熟期為8個月左右,此時即可參加繁殖。雞尾鸚鵡一年四季均繁殖,但夏季天氣最熱的7~8月份,也是鸚鵡換羽的季節,應把窩巢拿掉停止繁殖。如果不把窩巢拿掉,鸚鵡會繼續繁殖,由於天氣悶熱,孵化的蛋雖說發育得很好,但出雛率很低,會有相當部分的雛鳥憋死在蛋殼內,並使鸚鵡的換羽期推遲。這樣反而不如讓鸚鵡停止繁殖,待恢復體力換羽後,再掛窩巢進行繁殖,保持較高的出雛率,以提高經濟效益。雞尾鸚鵡全年可繁殖3~4窩,初產的鳥每窩可產3~4枚蛋,以後一般多為4~6枚,蛋呈白色,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後,雌鳥開始孵化。等雛鳥能吃食後可分籠飼養,這時雌鳥又開始下蛋繁殖了。在種鳥繁殖、孵化期間應注意環境的安定,儘量減少外界的干擾,不要移動鳥籠,儘量不去翻動鳥巢,以免驚動親鳥後棄巢,影響孵化和育雛。小鳥出殼後要注意室溫和食、水的充足,在繁殖期應補充無機鹽飼料和微量元素。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溼度45%~50%,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雞尾鸚鵡平均壽命18年左右,最長可活20多年。雞尾鸚鵡繁殖高峰期可達5~6年左右,以後繁殖率逐漸下降,為了對種鳥群進行提純復壯,應不斷更新種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