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高153861118

    世傳金字牌地名來歷與元末明初教育家祁門桃墅人汪克寬有關。而金字牌原叫金字碑,河中還埋藏有金字塔一事,知道的人如今已不多矣。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帝業,便下旨徵詔天下名儒聚京編修《元史》。祁門人汪克寬,別號環谷,南鄉桃墅(今屬祁門塔坊)人,畢生致力理學,博學多才,在宣、徽二州開館講授、著述理義多年,弟子眾多,名聲大噪,世人稱為“理學名賢”,聲名遠播。在朝廷的一再詔請和禮聘下,汪克寬應聘入京都協助宋濂編修《元史》。書成,太祖大喜,識其博學,欲留汪克寬在京為官,為眾皇子講學。汪克寬以年邁體衰,回鄉養老為由,堅辭不受。朱元璋只得多賜金銀財寶,派護衛、公差送其回鄉。

    三年後,一日汪克寬突然病起,治療數日不愈。他為自己ト算一卦後對兩子說“吾歿則祔於洪村之先塋”(今西武林場路前山口),數日後病逝。治喪期間,知縣快馬呈報京城,朱皇帝得知訊息悲傷良久,下詔封賜許多陪葬品,按府級耆老規格安葬。

    故而汪克寬的陵墓修得氣勢恢宏,墓前神道寬闊,石質碑坊高大,上方正中題有“環古神道碑坊”六個大字。明太祖雖感念環谷先生學識淵博、淡泊名利、世間奇人,然不過一介文士,而今生前聲名顯赫,死後萬古流芳。聯想到自己當年家境貧窮,讀不起書,從小住土地廟,又在皇覺寺出家,遭受不少罪,年輕時雲遊四鄉,還曾到過山清水秀的古徽州祁門,那確實是個好地方。可畢竟如今自己擁有天下,貴為天子,不能讓汪克寬的風頭在其家鄉蓋過了自己這個當朝之君。何不趁這個機會,用什麼方法,在汪克寬的家鄉彰顯一下自己這個人間帝王的權威呢?太祖忽然想到,當年由於生活所迫而出家入寺,雖對唸經事佛不投入,但對佛法和咒語還是認真地學習過一陣子的。想到這裡,朱皇帝傳下口諭,差人在今金字牌的河中埋藏了一座一尺多高、重達百斤的金塔,並在岸邊豎起一塊刻有整整一百個字的咒語描金字石碑,留下聖諭:如有人一口氣清晰誦唸出百字咒語,河中金塔自會冒出水面,金塔便歸其所有。

    訊息一出,一時轟動四面八方,欲得金塔者趨之若鶩。由於汪克寬在世時學識淵博,聲名遠揚,加上皇帝的褒揚和神秘的迷信色彩,因此不少文人雅士、普通市民都湊熱鬧地先往汪克寬墓前憑弔一番,再前往河邊金字咒語碑前去碰一碰運氣。但一般人只通念十來個字便氣喘吁吁,能念得了二三十個字的人都少得可憐。金字碑上的咒語字意澀晦,難認難念,所以在很長時間內沒人能將金字碑上的咒語誦唸完......

    一日,不知是何地來了一幫年輕人。其中有一人自幼學過武術,拳術、氣功十分了得,又飽讀詩書,精通儒、釋、道三教精髓。尤其對道教咒語十分詳熟,聽說金塔一事後,在大家的簇擁下來祁門試試自己的實力。他們先來到洪村汪克寬墓前祭拜後,來到金字碑處,河邊早已等著許多看熱鬧的人群。這位年輕人一見金字碑頓時大驚失色,碑上的咒語與他以往所學絲毫不同。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認真大聲地誦讀起來......

    誦唸到第九十個字時,河中依然水平如鏡,當他誦唸到九十七個字時,河中水花蕩漾,金光閃閃,金塔頂已露出水面,岸邊眾人不禁歡呼起來:“噢,金塔出來了,金塔出來了......”年輕人也激動不已,仍能強忍著不去觀望水面動靜,連線誦唸咒語到第九十九個字,此時,金塔已出水面大半,眾人驚駭,跑離河岸。哪知這位年輕人終究還是忍不住,向河中想瞧一瞧金塔模樣,忘了誦唸完金字碑上的最後一字,只見金塔在河水中上下翻騰了一陣,又迅速地沉入河底,河面恢復了平靜。從那以後,再未有人見過金塔。金字碑上的金字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斑殼脫落,消失無存。

    這個故事儘管只是一個傳說,但流傳的很遠、很久......

    日月輪迴,世事變化,數百年過去,金塔的故事已被人們遺忘,然而“金字碑”的地名被人們訛傳為“金字牌”卻一直沿襲了下來,儘管上世紀“文革”期間有人把它改名為“東方紅”,也只用了幾天,是一瞬間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靈通對講機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