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uh23333

    德國不是傻瓜喜歡兩線作戰,戰爭初期還是先解了與英法的蟲突問題再又轉向東邊的蘇聯。到了戰末期德國是被迫東西兩線作戰。

  • 2 # 喜歡明日香的Tony

    其實是被迫的。

    1941年歐洲大部分地區被收入囊中後,德國就計劃在六月執行巴巴羅薩計劃。

    萬萬沒想到隊友義大利在非洲收到了英國的猛烈反擊節節敗退。那怎麼辦,只能去幫他啊。而德國在非洲剛開始是很順利的,沒有敗仗。後來由於義大利的補給跟不上,德國的海上補給線又被英國切斷,隆美爾的部隊最終失敗了。

  • 3 # Wildemess

    “敦克爾”戰役結束後,英法聯軍逃到英國後,可以說整個歐洲除英國外都踏在希特勒的腳下,為何希特勒將兵力分散向東進攻蘇聯,最終導致被盟軍“諾曼底登陸”開啟第二戰場,當時的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的高階將領們就真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其中原因:

    1.實際上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高階將領們在戰略考量上頗具戰略眼光,但又是無可奈何的兩難決擇。而事實擺在德國面前有一個強大蘇聯,按華人的話,臥塌之則豈容他人鼾睡,二戰最關鍵時刻法國投降,整個東西歐大部都在它的控制範圍內,實際上德國苦於沒有強大海軍支撐沒有立刻攻擊英國,希特勒出於戰略考量首先提出了議和,只要同意和談,德國就不用考慮兩線作戰的不利局勢,德國必將會傾全國之拿下蘇聯,回過頭來再來收拾英國,當時的丘吉爾沒有同意。

    2.當時的同盟國英法被德國打得屁滾尿流,巴不得把這股禍水引向東方的蘇聯,德國閃擊波蘭,佔領捷克斯羅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東歐大片領土後,英法就趁機叫嚷德國要向東看了。

    3.斯大林本人也是一個擴張主義者,當時的蘇聯在蘇德邊界集結了一百多萬的軍隊,蘇軍的參謀長首先要提出“閃擊戰計劃”,可惜沒被斯大林採納這一準備隨時進攻德國的計劃。

    4.雖然希特勒戰領了東西歐的大部分地區,但歐州大部地區戰略資源枯竭怠盡,可利用維持德國機械化部隊吞併世界的資源杯水車薪,長期消耗下去像當年拿破倫征服歐洲一樣失敗告終,所以希特勒別無選擇必須拿下蘇聯這塊戰略資源的肥肉來養活補給德國戰車。

    5.英美法主要國家看到二戰當時的形勢嚴峻,德國憑藉自己先進的科技和先進“閃擊戰”的戰爭機器,一但佔領蘇聯這塊戰略資源寶地,那麼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好日子到頭了,英美法紛紛結成同盟國,在政治軍事上竭盡全力支援援助蘇聯,使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獲得了外力,跟西特勒持久消耗到冬天,贏得戰爭的主動權,美國的參戰,德軍在西線戰場逐漸開始轉為被動,東線上遇到了蘇聯的惡劣天氣等等。又面對三個強敵的德國實在力不從心,失敗已成定局了。

    6.當時西特勒低估了深藏不露的美國,但希特勒也看到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極力避免和美國開戰,但戰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美國還是在日本和德國打得精疲力盡的最佳時機參戰了,戰爭法法碼當然倒向同盟國一方,德國和日本面對的戰略縱深面廣,戰略資源豐富同盟國集團,敗局己定。

    西特勒為什麼選擇兩線作戰已經很清楚,二戰蘇德戰場打的現代機械化戰爭,戰損消耗巨大,一個月或者半年的鋼產量只夠消耗一個星期,一個100萬人的齊裝滿員的集團軍一個月不到消殆盡,現代化的大規模戰爭,需要大量人力資源後勤和大量的戰略資源,在這一點上希特勒唯一能憑藉的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職業素養高軍隊優勢,但戰爭離開了後勤補給、戰略資源的支撐一切都為別人趕做嫁衣棠,也映證了中國古代先賢孫子的名言:“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的哲理。

  • 4 # 長春123

    不可能.

    希特勒並不傻,他當然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華人失敗的主要理由是德國只能兩線作戰的原因。所以他不可能喜歡兩線作戰,而且會極力避免。

    一是,德華人的閃電戰,其實就是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而開發出來的。

    看備華人摧枯拉朽般推倒法華人、蘇聯人的防線,就知道德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恨到了什麼程度。

    二是,德國在西線作戰時直接與蘇聯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如果德華人喜歡兩線用戰,還籤個鬼條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老師的一句話或者一件事,讓你一生都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