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一般而言,開國君主都有較強的個人能力,無論是軍事指揮還是治國理政,都要強於後代君主,這與現代社會創業者一個道理,初代創業者篳路藍縷,依靠強大的實力和非凡的意志創業成功,繼承者起點高,基礎好,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沒有經歷創業過程中殘酷的自然選擇,也沒有機會在惡劣的實戰環境中磨鍊,其綜合實力較第一代相差甚遠。

    但北宋一朝,無論是開國的趙匡胤還是接班的弟弟趙光義,都拿大遼沒辦法,甚至被打的無可奈何,後周時期柴榮勇冠三軍,所向披靡,為什麼換了個人,水平就下降的如此厲害?

    翻開歷史可以發現,漢唐兩朝可謂中國古代封建文明發展的巔峰,但這兩個朝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前任很強大。

    漢的前任秦,四百年始創業有成,期間謀士如雲,猛將如虎,這才建立了開天闢地的大一統帝國,但由於接班人的昏聵無能,歷二世而亡。秦以後的楚漢戰爭雖然殘酷,卻僅僅持續四年就宣告結束,劉邦看似偉大,實則是撿了個大便宜,秦始皇的列祖列宗忙了幾百年,給他做了嫁衣,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400年漢室江山。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唐朝,經歷數百年的南北兵力,隋朝一統華夏,但也是因為同樣的問題,歷二世而亡,讓李淵撿了個大便宜,鑄造了大唐三百年的風流。

    這兩個案例都說明一個道理,長期的分裂帶來的創傷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彌合,需要一個緩慢的融合過程,才能重鑄大一統的根基。

    唐代滅亡後,華夏民族又進入了軍閥四起的五代十國,這段時間雖然不像春秋戰國、南北並立那麼長久,但由於摻雜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其破壞力和影響力絲毫不亞於上兩個時代,想要恢復大一統,其難度和跨度可想而知。

    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得到天下,看似容易,實則是個半吊子,其時中原地區諸侯林立,後周之佔據了北方一隅之地,如果柴榮不死,可能會是一代聖主,如楊堅一般也未可知,可惜天命在趙匡胤手裡,這位老兄能力不及前任,卻也馬馬虎虎。

    面對東南西北割據一方的山大王們,趙匡胤只能一個接一個的擺平,南唐、後蜀。。。等到這些問題解決了,才騰出手來對付北方最難纏的敵人:大遼。

    從這點來說,他遠不如劉邦李淵來的幸運。

    在一些人看來,大遼與早年的匈奴、突厥差不多,都是塞外放馬牧羊的遊牧民族,是一群只會打亂戰,組織能力差的野蠻人。但這種觀點卻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那就是自耶律阿保機開始,這些遊牧民族已經慢慢完成了政治架構的轉變,開始向中原文化靠攏,其戰爭動員能力和政治組織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匈奴突厥是一群打秋風的流寇,那麼大遼就是一群有組織有紀律的黑社會,且單兵戰鬥力十分強悍,如果還是如漢武帝唐太宗一般輕視對手,以為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只會自取滅亡。

    除此以外,還有三個重要原因,也讓北宋束手束腳。

    其一是幽雲十六州的失守。

    這件事情責任要追溯到五代時期的兒皇帝石敬瑭,為了討好乾爹,把中原地區的門戶拱手相讓,造成了此後四百年的無險可守。趙匡胤縱然有心收復,卻無力迴天,趙光義繼位後,也是徒勞無功。

    其二是北方牧場的喪失。

    冷兵器時代,騎兵的作用就如同二戰中大發神威的坦克,對上步兵,以一當十,尤其是在平坦的大草原上,更是一邊倒的屠殺。而自唐朝中期開始,盛產良馬的河套地區就為外族所控制,失去幽雲十六州,有沒有騎兵輔助,想打敗兵強馬壯的遼國,難上加難。

    其三是戰鬥力下降。

    北宋無論是人口還是軍人數量都遠優於大遼,但其戰鬥力不敢恭維,一個原因是兵員素質下降,自古以來,北方士兵的戰鬥力就強於南方士兵,尤其是長期處於一線的燕趙地區,更是優質兵員產地,但幽雲十六州失手後,這些的兵員無從談起。其二是宋朝的兵制,宋朝是中國第一個實行募兵制的朝代,類似於後世的職業兵,當兵賺錢,這就導致維持軍隊成本很高,而眾多軍人藉此混飯吃,兩者相加,造成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約翰遜送走的祖巴茨,大洛,拉塞爾,蘭德爾等組建一個湖人,戰績是否比目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