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月無邊未可期
-
2 # 寅0702
我家鄉在農村,是不可以這樣做的。先輩們對於過年非常重視,凡事都特別謹慎。就連外孫在一般情況下,都不可以去外婆家過年。總而言之,不論老人或小孩都不可以在外面過年的,在他們的心裡,女婿是客,岳父岳母同樣也是客,自然不可以歸於本家。
前幾年,我岳父母都還在世,因年事己高,生活上早有些難以自理了,而且沒兒子。有次,我專門僱輛車去接他們來我家過年,好說,歹說,就是說不通。死活不肯上車,我也沒法,就由他們了。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己在他們靈魂深處有了深深的烙印,不是我們晚輩們能用幾句話便可以扭轉的。
其實兩邊父母都是父母,何必還要分出你和我?至今想來,在我心裡仍舊猶如打翻五味瓶,箇中滋味,確實難以言表。
憐惜?悲哀……?
-
3 # 地知道11
你這個太簡單了,我總是和三個靠家,一起打麻將,四個人在一起睡,挺和諧的。我最疼愛我這幾位,小三,小四,小五。我愛你們
-
4 # 歲月如歌yctcy
又是春節將至,若是真能把雙方的父母親,四個老人聚到一起來過年,那麼獨生子女去誰家陪誰父母過年的難題就引刃而解了。
只是主觀願望雖然美好,客觀現實卻是難以調和的。如果男女雙方家庭門當戶對,價值觀消費觀相同,那麼沒說的,大家一起過唄。
可是如果不僅僅是消費觀,甚至於三觀也嚴重不符,那聚到一起,不過是多了個爭執的由頭,初衷何為?春節,圖的不就是開心快樂?雞爭鵝鬥,還不如不聚。
說件筆者文友親歷的事吧。文友兒子30歲結婚,今年34了,這前二年都是兒子兒媳和兩親家一起過春節。但從第三年開始,文友寧願報名外地新春遊,說什麼也不和親家一起過年了。
原因是兩親家的性格、興趣、愛好全不在一個鼓點上。文友喜靜,性格含蓄內斂,為人低調踏實,平生最喜讀書,平常的日子也就是讀書,品茶,聽聽音樂,寫字,畫畫,再就是去逛逛博物館和工藝美術展示會。
而她的親家呢,平生最好的是聊天,跳舞,打樸克,打麻將和追電視劇。她個性鮮明,敢想敢說,第一次見面就張狂地對文友說,我閨女是驕生慣養大的,別人有的我們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
文友忍不住皺眉,這小市民當自己是滿清皇室呢?這樣的大言不慚。大清朝早亡國了好吧?但文友只是婉轉地說了一句,獨生子女都是慣大的,就略過不提了。
一直過了兩小時後,提到另一個話題時,文友才有意敲打了一下:大家都是普通人,祖宗再風光也是舊事,何況即使是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上溯七八代,也都是平民。可笑那皮憨肉實的親家根本不懂文友話中的含義。
若是偶爾聚一下,雖然不喜應酬,文友倒也還有點耐心應付。偏生親家母喜歡熱鬧,隔三差五就嚷嚷著打牌,文友不參加就是三缺一,於是兒媳動員,連兒子也開始批評他媽,你為什麼就不能從眾一下,跳舞打牌有什麼不好?
文友氣極反笑:都說知子莫若母,真得刮目相看你了,你媽一輩子的愛好,為適應你丈母孃去改了性情和興趣?還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照照鏡子去,誰的臉比磨盤大?!
於是,文友申明瞭自己的立場:一年之中,除非是第二代第三代的生日,最多再加上一頓年夜飯,大家可以一起吃,其他的你們愛怎怎的,別想干預別人的生活。
想想也是,文友辛苦了大半輩子,只是想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看臉色聽餿話還要拍馬屁哄親家的事,恕不奉陪了。親家母愛說啥隨便,權當是一一哪個冬天不刮西北風?呵呵。
所以啊,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千萬別一刀切,當心出力不討好。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關鍵是當事人舒服就好,真沒必要硬往一起湊。
回覆列表
如果同在一個鄉鎮或城市,親家雙方平日走動頻繁,交往和睦,則可以一起吃年夜飯。現在的年夜飯大多提前到平時的晚餐時間,因此吃好年夜飯,還可以各回各家,各守各歲。
如果親家雙方不在同地,還是不要千里迢迢去相會了。一不方便,二不習慣,三不適宜,勉為其難吧;如果雖在同地但平時較少來往,也不要往一起湊了,省得大家尷尬彆扭。
至於小夫妻在誰家吃年夜飯,還是按各地習俗或以前的習慣處理比較適合,只要家人開心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