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操曲曉聲
-
2 # 言西早老師
判斷一節課是不是好課,教師上完一節課有沒有成就感,最關鍵的就是看學生在這堂課上的參與度。那麼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這是教師們最需要思考的,課前需要花費心思準備預設各種。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學習興趣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促進思維發展的源動力。因此,大部分教師都會非常注重教學的匯入環節,比如有的創設情境、課前談話、遊戲活動等來匯入新課,就會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充滿期待,進而懷著飽滿的學習熱情,不知不覺學生就會很快融入學習當中,跟著教師的節奏去探索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對於設疑,需要教師好好去思考該如何設定問題,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要在課堂上注重怎麼去激疑,引導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問,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但不管什麼教育方法,都應該鼓勵支援學生的“標新立異”、奇思妙想、與眾不同甚至無中生有。始終堅持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
-
3 # 尤拉學堂
1.問題的生成設計在新舊知識交集點,有思考的基礎和生活經驗的支撐。
2.問題的難度有挑戰性,跳一跳就可能夠到,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3.老師語言丶表情或動作,激發學生的積極去思考,課堂有感染力。
4.無論對錯,老師善於從不同角度肯定與讚賞孩子的觀點,有的放矢。
5.積極發言,有積分獎勵,學期結束兌換獎品。
-
4 # 語文閣
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可以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要激發學生的積極主性,一方面老師要善於提問,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難度適當,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二方面老師要善於等待,題目丟擲後,不要“劇透”,不要急不可耐滿堂灌,要給學生時間去琢磨,然後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發現;三方面老師要善於鼓勵,針對同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我們要善於為孩子們點贊,我們的鼓勵從某方面說就是孩子進步的動力。總之,心裡有學生,課堂給學生,水到渠成出見花開。
-
5 # 老楊說教育
引導孩子思考,方法如下:
1、問題設定有啟發性!
問題的思考過程,有利於學科思維的發展!而不是簡單的,是與非,對與錯的低階問題!
2、問題思考時間留有餘地!
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也稱思考的時間飛白!
3、問題的梯度合理!
問題設定小臺階,低密度,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過程!
-
6 # 流老師數學小課堂
課堂上想要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首先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專心聽課,引領學生的思維跟著自己的步伐走。
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當你這麼做了,你會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會感到無趣,注意力不集中,無精打采。他們這樣的狀態怎麼可能還回去積極思考問題?
教師要做到脫離課本,脫離課件,侃侃而談,並能緊扣課本知識。課本課件只是起輔助作用。這樣才能更易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另外,教師講課時能夠語氣上抑揚頓挫,肢體動作能給豐富起來,這些都能幫助吸引學生注意力。
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身上後,講課能送自然會被他們聽進腦中。現在就是提問問題的方式了。
提問問題時,不要直接一個深奧的問題拋給學生,這樣很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把好不容易吸引來的注意力又拒之門外。由淺到深的提問問題,形成一個問題的階梯,讓學生們自己思考中攀登上知識的高峰。
回覆列表
學生髮現了問題,但不願提出來的現象很普遍。有調查顯示:92%以上的學生有過向老師提問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學生向老師提出過問題,從來沒有向老師提出過問題的佔36%。其中因為怕說錯了被同學們譏笑的學生佔調查人數的20%;其中怕說錯了被老師批評的學生佔調查人數的14%。從統計資料來看,學生有問題不向老師主動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品質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學譏笑,怕老師說笨。總之,就是缺少提問的信心,不敢問。
學生提問的信心,來自於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後,老師的反應好壞是決定學生能否繼續提問的關鍵。如果你對提問的學生不給予熱情的鼓勵;如果你對學生的問題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學生提問題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如果你對其他學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麼,你給學生傳達的資訊就是:提問題不好,不該問。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學生逐漸失去提問的信心,不敢問,變得沉默,進而排斥學習。
數學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思考
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使學生“想問”
1.利用課前預習,促使學生提問。我在講新課前,要求學生先預習,將預習中不懂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2.利用課堂討論,促使學生提問。我在課堂上常常讓學生討論,要求學生互相提問題,並共同解決。同學之間互相提問題,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合作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同學間互相提問題,常常不講究提問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3.讓學生上講臺,促使學生提問。讓學生上講臺,扮演老師角色,學生講,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學生提的問題更多,效果更好。學生要當好“老師”,就必須鑽研教材,發現更多的問題,思考解決辦法,以防被其他學生的問題難住;而其他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也更積極,都想把這位“老師”難住,看“老師”的反應。這樣,學生的顧慮少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路開了,提的問題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