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上小麋鹿

    拍攝半身人像用不同的焦段鏡頭,分別會產生什麼效果?

    應該說除了標準焦段鏡頭以外,標準焦段以下的廣角焦段,標準焦段以上的長焦鏡頭,因為透視原理,都是存在一定透視變形的。

    (焦段和視角的關係圖示)

    這種情況是鏡頭的視角和光學原理決定的,排除鏡頭的製造工藝問題導致的失真畸變外,這種變形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攝影師瞭解並清晰這種變形的話,在拍攝半身人像中是完全可以予以控制的。

    (廣角鏡頭下,鏡頭貼近模特俯拍的透視效果)

    題主提問的配圖上,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鏡頭與模特等距拍攝下,不同焦段鏡頭成像後,模特的臉是胖瘦不一的。那我們再從下面的配圖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在廣角端,人會顯瘦,臉顯小,但是明顯五官比較立體,前部的鼻子會顯得比較大;而在長焦端,人會顯胖,臉顯大,五官扁平化。還有就是焦段不同,景深會發生變化;同光圈設定下,長焦下比廣角端的背景更加虛化和壓縮。

    (不同焦段,其他同設定下,半身人像的成像對比。個人感覺對比有點誇張了。)

    講到這裡,就引出了兩種變形形式,桶形變形和枕形變形,我們使用廣角端的透視變形,就是桶形變形;而使用長焦端的變形,就是枕形變形。

    從配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兩種變形的特點。桶形變形在廣角,尤其超廣角鏡頭裡是比較明顯的,基本的原理就是“近大遠小”,成像邊角位置的變形比較嚴重。而枕形變形,在長焦端才有顯現,但是不是很明顯;但是長焦壓縮的扁平化卻是比較明顯的。

    (線性變形示圖)

    其實,還有一個線性變形,這個透視變形在任何焦段的鏡頭下都有體現,在拍攝建築物時,體現尤為明顯。在拍攝本身人像中,如果仰拍或俯拍,這種變形也會體現,需要予以注意,這裡不再展開贅述。

    (焦段和景深的關係圖示)

    焦段及鏡頭的效能特點,我們瞭解之後,就應該揚長避短,才能把半身人像拍好。上邊說過,這些變形都是人為可控的,比如說,廣角鏡頭拍攝半身人像,在不追求特殊視覺衝擊的情況下,不要選擇俯拍、仰拍等拍攝視角;人物主體要注意放在畫面中央位置,不建議選擇超廣角鏡頭拍攝半身人像;對於廣角焦段和長焦焦段,通用的變形控制,就是加大拍攝主體與鏡頭的距離,弱化鏡頭的透視變形。

  • 2 # 濯風

    不同焦段鏡頭拍半身人像有不同的效果。

    35mm定焦(廣角鏡頭),拍環境人像,廣角鏡頭視角廣和立體感強的特點能夠支撐環境的展現。構圖時要注意人物佔畫面1/4左右。但要注意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鏡頭離人物非常近,會讓模特很不自然,需要加強溝通,使被攝者放鬆,還要運用一些構圖技巧,避免人物變形。

    50mm定焦(標準鏡頭),拍攝半身人像,標準鏡頭的視角和人眼相當,拍攝半身人像時可以很好的記錄人物狀態。同時相機距離模特較近,攝影師跟模特便於交流溝通。

    85mm定焦(人像鏡頭),拍攝半身人像,需要採取飽滿式構圖,讓人物充滿畫面。

    135mm定焦,拍攝半身人像注意儘量讓背景簡潔統一,適合在有過道、通道、彎道、匯聚線、延伸線、幾何透視的地方拍攝,讓空間透視感更強烈。

    200mm定焦,拍攝遠距離半身人像,長焦鏡頭較窄的視角和強烈的空間壓縮感可以規避和弱化背景的雜亂,遠距離拍攝人像展現遠攝鏡頭獨特的氛圍感。但是由於攝影師距離模特較遠,不便於跟模特交流溝通。

    各種鏡頭有不同的特點,不能機械死板僵化認定某個焦段的鏡頭只適合拍什麼題材。只要熟知鏡頭特點,熟練掌握鏡頭特性,各種鏡頭都能拍出好的人像照片。

    攝影的藝術就是將思維配合相機使用,將環境與人物透過照片形式物化,展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張照片,一個人物的形態,更多的是傳達一種情感。任何時候想要表達自己的訴求,都需要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對器材的熟練掌握,達到信手拈來得心應手的境界。俗話說得好,鏡頭後面的頭更重要。

  • 3 # 尋夢逐光

    各個焦段拍攝人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我覺得不用太在意鏡頭是什麼!

    拍人像還是需要拍出特點與風格更重要!後期能力的提升比器材的提升帶來的效果更好,也更便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工木雕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