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月竹風

    中國過去長期是農耕為主的,於是形成了農耕文化。

    農業,在過去那種落後情況下,基本都是靠天吃飯。但是,住在簡陋的房子裡的人們,卻常常做著發財的夢。儒家又加強了人們敬畏天的心理。所謂得罪於天,不可禱也。既想改變現狀,又敬畏天帝,人們於是小心翼翼,長期形成了種種近乎迷信的思想。

    大年三十不掃地,不倒垃圾,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表現。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年三十是新舊年交替的時間,人們滿心期待著能在新的一年裡發家。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人們認為在這一天掃地,會把財喜掃走了。倒垃圾會把財喜倒走了。這是萬萬不可的呀!而且平常時候掃地要從外往內掃,把外財掃進來。而不能從內往外掃,這樣會把財喜掃出去了。這怎麼能行呢!

    而且,周立波寫的小說《山鄉鉅變》裡面還有這樣一種做法。大年三十農民要把木柴架在門外,初一清早要把這些木柴請進來。南方人口音,柴和財同音。柴就是財,把財神爺請到家裡,新的一年就會發財。

    當然,現在多是老年人還信這一套,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或者會嘲笑吧?但是這確實是幾千年形成的習慣,習俗。

  • 2 # 四為堂主人

    過年不掃地這個風俗不知道在我們這裡延續了幾輩子了,女人對這一點守得格外緊。

    我們這裡每年一到過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掃房子起,幾乎天天都是打掃衛生,屋裡屋外,從門到窗,無不打掃得一乾二淨。

    一到除夕晚上開始,放鞭炮落下的爆竹碎屑一地也不去掃它,地上有垃圾花生瓜子糖紙碎皮也不認真清理,最多也只是簡單歸攏一下,家裡產生的一應垃圾都歸在院子裡一個角落,攢一大堆,絕不會丟到外面去。水是財,就是汙水也不外潑,找桶盛著攢著,這叫“納財”,或者叫“納福”,也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直到破五這天,這才一次性清理出去。

  • 3 # 王潤璞

    我的家鄉有春節期間不掃地的習慣,從三十晚上開始,就不掃地了,容易把財氣掃跑了,嗑的瓜子殼,花生殼也不收攬,取踩歲的寓意,一直到初三的早上才清理,我記得我們這有人去世後,也是不清理垃圾,說是死者的魂魄就藏在角落,等過了頭七就會離去,如果掃地就會驚擾了死者的魂魄,魂魄一散死者就不能超生了,得等到頭七以後才清理垃圾,孝子們就正常工作了,這些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老時候,老百姓受封建迷信思想觀念影響,才會有這些風俗習慣,如今卻成了豐富生活的調味品,有了這些傳統文化節目增添了許多節日氣氛。

  • 4 # 益龍民

    謝邀!回答此題首先得說"年夜飯"後不掃地的說法有點小錯!掃地是肯定的!但掃法與平時不一樣!堂屋的清掃要倒著方向往裡掃,不準向外掃!將垃圾堆與一角。意義是"聚財寶"。另外,雜水也不準外潑,要用大桶聚起來,同樣道理,肥水不亂流。待三天年後,一併處理。

  • 5 # 雲鶴166082174

    這是有的,從初一到初三,美其名曰:

    《存財》

    因吃一種果子叫"黑棗"內多仁(銀),除夕守歲就吃,把肉吃了吐一地仁.叫"吐銀",所以直到初三開門日掃起來。

  • 6 # 棠城流沙

    在我們重慶家鄉,年夜飯後掃地是可以的,但掃地的時間必須在初一凌晨之前掃地,叫"掃揚塵“。寓意是除舊迎新,迎來吉祥好運。

    初一至初二不掃地搞衛生倒垃圾,也忌向門外倒汙水,這叫運氣不倒掉,財不外潑。生活垃圾用袋子裝上,大年初三再倒掉。

    過年的很多風俗,現在都簡化多了,以前是初五方可倒垃圾,現在初三就可以倒了。

  • 7 # 雲水閒人2

    我們這不掃地就是除夕晚上。早些年在我們這最將究的大概數除夕夜了。小孩不能高聲喧鬧,說是有什麼“拾法″的老漢,可以根據你的大叫聲把魂招走。晚上睡覺除了外衣能脫,別的衣服都必須穿著。地下不能灑水,當然也不能掃地。初一就能掃了,但垃圾不能到在外面,堆一角到初五送窮時到掉。送窮也講究不小,初四晚用五色紙粘成紙人,起名叫"窮媳婦",早上很早就有人在街上喊著"換來″的聲音。人們端著紙人,拿著垃圾,香,炮竹,碰到喊“換來″的人互相把紙人換過。然後找一個地方把垃圾到下,放上換來的紙人,上一柱香,響一個炮,就算完成了送窮的程式。這些講究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了。

  • 8 # 陝安漢大同鎮陳長東

    從30晚到初三不打掃衛,流傳著一個川俗,叫守財,如果掃地,把財掃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海國能石油的油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