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曉康l光合家庭教育

    孩子愛模仿是天性,特別是0-6歲,孩子在學習接收方面,是不帶過濾器的。這時候,作為父母就非常需要幫孩子把好關。

    您可以:

    1.給孩子看適合年齡的優秀動畫片;

    2.同時還要抽時間陪孩子一起看,一邊看一邊講。

    3.看完後,看完後,可以和孩子一起以扮家家的方式,扮演動畫片裡的角色,給到一些正向的引導。這樣,孩子做了不好的模仿就及時糾正。

  • 2 # 廖殘生

    小孩的模仿行為是很正常的,但要去引導他們去學真正有用的東西,這時候父母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孩子喜歡看什麼動漫或者電影父母就要先去了解一下,在動漫或電影裡面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然後在孩子面前刻意去放大它,讓孩子模仿或者學習其中的真正含義,舉個例子,在艾斯奧特曼的最後一集中,艾斯臨走時對孩子們說的是熱枕之心不能泯滅,要照顧弱小者,四海之內大家都是朋友,朋友在感情上會有誤解甚至分歧,但是這些都微不足道,孩子們聽我說,千萬不要放棄友誼,這是我對你們的最後一絲期望。 要去引導好的一面給孩子們做榜樣,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3 # 遇見海螺姑娘

    動畫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反饋,不知道打人後會有什麼後果,

    小朋友看後容易只模仿打人的行為。

    所以平時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玩“打架”的遊戲,

    讓孩子自己感覺“被打”是會疼的,

    那麼孩子就知道如果打人,對方就會疼,會不舒服。

  • 4 # 咔咔成長樂園

    那看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作為家長我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每個家庭的價值觀最終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我們談論的話題立場 ,我們在遇到事件時的解決方法,我們在行為方式上的表現等等,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是他(她)來到這個世界學到的最直接的認知。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只吸取奧特曼的暴力,那麼就應該告訴他暴力和反擊的區別,也可以帶他看一些更正向的動畫片而不是一味放任他。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擁有正向未來的人,首先我們做家長的要正向的。

    如果我們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本就是得理不饒人,強詞奪理,不誠實。那麼又有什麼理由讓孩子做的比你還好?

    育兒更多的是言傳身教,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素質就等於看到了這個家庭的素質(絕大多數都是,不接受反駁)

  • 5 # 小兒健康管理師單老師

    三歲以內的孩子是對外界比較好奇的年齡段,同時也是愛模仿的年齡段,從你家孩子來看,寶寶天生愛模仿,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家長可以引導挖掘寶寶的天才在那一方面,寶寶愛動愛模仿,也有利於大腦智力和身體的發育。家長大可不必擔心。

  • 6 # 邱邱邱q

    孩子模仿行為是天性,因為兒童正處於好奇心強的模仿階段。但是對於模仿中出現的問題,我給出幾條建議。

    1.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2.引導兒童明確模仿目的,切勿盲目模仿。

    3.教師進行鼓勵,讓幼兒大膽模仿。

    其實奧特曼也是正能量的作品,我也是看著奧特曼長大,我也經常去模仿奧特曼光線動作,小時候經常和朋友一起玩奧特曼打怪獸的遊戲。這些都屬於正常行為,因為孩子憧憬英雄,憧憬正義。這點只要家長稍加引導孩子告訴他正義,告訴他英雄的意義。

    回想以前的昭和系列還有平成系列每集都是很有寓意的,賽文教我們勇於同惡勢力搏鬥,傑克教我們善良、艾斯教我們友誼、泰羅教我們成長的經歷、雷歐教我們勇氣堅持不放棄..........就拿艾斯奧特曼舉例,有講了保護環境的、相信友誼的、信守承諾的.....等等優良品質。最後一集艾斯曾說道:“四海之內皆兄弟,體虛弱者互相幫助,無論與哪國的人都能成為朋友,不要放棄那份感情,即使這感情背叛過幾百回!”

    當初自己小時候四五歲看艾斯的時候確實也只是看到了奧特曼打怪獸的帥氣和動作的華麗,完全沒有體會到劇情的豐富多彩還有寓意的深刻,而現在回看卻發現奧特曼真的是很有愛的片子,自己也學會了很多,可能有人說奧特曼特幼稚,那我只能說說這些話的人根本沒有真正看過奧特曼! 樓上的說的種種事例,都是消極的,因為年齡幼小小孩子只會看到動作和畫面等卻不會看內容和情感方面的,還是建議小孩子到一定年齡時再看奧特曼,太小的話看奧特曼可能會出現樓上那位所說的問題的。大點再看奧特曼會有很大的收穫的。 奧特曼給孩子們帶來的有壞處也有好處,但我認為是好處更多的。

  • 7 # 魔果夢工廠

    學著奧特曼的招式打人,說明孩子已經開始逐漸形成打人的習慣,特別是在2-3歲之間,孩子尚未形成自己的社交理念時會這樣。這種情況很普遍。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講道理,希望用道理來阻止孩子:

    “不能打人哦,打人是不對的,對方會很疼”

    “我們要做好孩子,不能打人啊”

    “奧特曼是打壞人,但是不打好人哦”

    但是這種放方式,往往並不奏效,家長開始失去耐心,逐漸改成簡單粗暴的威脅:

    “再打人,就不帶你玩了”

    “再打人就不要你了”

    於是孩子哭了,問題暫時止住了,但這僅僅是一個迴圈的開始,這種事情會重複上演。

    這樣就可以了?結果並不好,但是家長也因為無奈而只得放棄。

    不如我們先放下問題,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喜歡模仿奧特曼的樣子打人。

    首先,2歲半到3歲的孩子,開始進入社交領域,就是說他們要開始跟其他小朋友、打人進行頻繁的互動和接觸。從孩子的內心需求看,他們是很感興趣這種社交的,他們關注其他人,也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同等關注。

    然後,這裡就會出現一個新問題,如何與人交往?跟身邊同齡小朋友相處,玩的時候自然高興,但也無可避免的會出現摩擦,這個時候要怎麼做?如何來解決問題?相信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他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

    最後,孩子就拿出了最直接的方式——模仿。這裡並不是打人,打人是最終的結果,而他選擇的方式是模仿,這個模仿有很多方面,對於樓主的孩子來說,就是模仿了動畫片裡的奧特曼的行為。

    這麼分析下來,可以說,孩子打人是對未知領域的一種嘗試方法。

    而正確的引導方式就並不是簡單的說教了,因為那些並沒有直接提供一種可以學習的方法,難道需要孩子從字面的意思裡悟出行動綱領嗎?太難了!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示範!帶著孩子操作,讓孩子學習另一種不用打人的方式就能進行的社交。比如,從學會打招呼做起,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詢問是否可以跟對方玩。而在出現問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怎麼更好的處理,而不是用打人的方式。

    開始的時候,有些孩子會比較內向,不用過於強迫孩子,對於社交的渴望會讓他們開始慢慢成長起來 。所以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學習的問題,提供選擇的方法是家長需要教給孩子的,而不是過於直白的批評與吼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將要上線的新英雄阿古朵適合打野嗎?